
A-1簡介文上述已有
KC1為955年,安國從王聯引進。取名A-2"祖拉爾"中型戰車 也確立安國戰車分類 10噸以下:輕型戰車 10頓~15頓:中型戰車
A-3"羅爾夫"重型戰車
設計:戰爭部陸上巡洋艦研發委員會
生產:威瓦工業集團
A-3誕生要從960貴族政變說起。7月4日,不滿皇帝推動全盤改革的中小貴族,相約於此日舉兵反抗,而帝國的禁衛軍直到7月8日才鎮壓叛亂軍的槍火。
這場鎮壓中,安國發現不論是叛亂貴族手上的37mm反坦克炮或著76mm步兵炮,甚至僅是燃燒彈,皆能對A1或著KC1戰車造成傷害。
面對皇帝下達備戰的命令,元帥意識到陛下欲將國內矛頭轉向亞斯蘭多,預防亞斯蘭多13頓戰車的47mm戰車砲,以及作為步兵移動堡壘,他知道安國需要新式戰車。
"陸上巡洋艦研發委員會"由莉絲爾汽車公司及威瓦工業集團與少數中小型企業組成,經歷2年研發後,A3原型車及試製2號車誕生了。
雅達斯與其5歲太子參訪A3試驗時,太子羅爾夫對著眼前龐然大物興奮說著"火車頭" "火車頭"。於是陸上巡洋艦研發委員會將A-3戰車命名"羅爾夫式"重型戰車。
也將戰車分類重新定義,中型戰車為10頓~20頓 而20噸以上便是重型戰車。
除原型車及試製2號車由於試驗時發現由槍眼射入子彈將導致乘員傷亡捨棄外,其餘皆投入實戰。目前安國境內僅12輛A-3戰車,為做最大效益,量產型10輛皆集中給予禁衛軍第二步兵師使用。
1號~5號車為A-3I式,為最原始的A3重型戰車,速度緩慢,也成為敵國空軍眼中肥肉,5號車"大農耕機號"就是此種慘例,安國回收5號車殘骸後廢物利用,將5號車作為裝甲列車頭使用。
6號~10號為A-3II式,由於5號車"大農耕機號"經歷,從6號"戰犀號"開始加裝對空機槍,預防空中來襲,另外有鑑於A3行動緩慢,從II式開始每輛戰車皆具有即時改裝於鐵軌運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