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仔的點圖教室戰車篇基於有版民要求而推出的第二彈。
繼上次的飛機點圖教學之後,相信許多人心中都還是有著疑惑吧,例如說像是要怎麼從零開始來點圖之類的問題。
再度重申一次:點圖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心目中的武器設計已經了然於胸!
我再神通廣大也不可能憑空想像出你心目中武器的外形啦。
首先、戰車點圖的製作與飛機步驟不同,但與比例尺相異的船艦有異曲同工之妙。戰車.載具的點圖都必然是從底盤開始製作、往上堆疊起來的。
戰車底盤的製作尤以路輪和履帶的構成為重點,倘若有好的路輪零件素材搭配適當的間距,往往就能作出不錯的感覺了。
另外在此提供各位一個基本觀念:通常來說輕戰車與豆戰車的底盤長度尺寸通常介於2~5公尺之間,中戰車約4~7公尺、重戰車6~10公尺左右。以這個概念來思考的話,就能輕鬆掌握底盤該作成多大了。
在此以聯邦軍T-3中戰車(新製版)作為示範,首先讓我們製作履帶路輪組件的部份。
製作出大的承載輪(下方)與小的頂支輪(上方)後,我們再來製作軸承裝置把它組合在一起。

如此一來就完成了一套T-3底盤的路輪套件。
接下來、將路輪套件以一格的間隔排放四套,接著在上與下都用黑線拉出底盤長度、確認目前的大小。

我們再將尺寸最大的導輪製作出來,導輪貼齊上部履帶,再將履帶拉出適當的線條與之聯結,如此一來就大體完成了。
最後我們再把履帶加些修飾來讓它顯得有塊狀的錯覺,然後再塗上戰車車身的部份,要記住車身是不可能著地的,因此絕對不要把白區全部塗滿,應留下一點白色空隙。到此為止底盤大功告成。

在此提醒一下,克莉絲蒂式底盤是不需要頂支輪、直接用巨大的承載路輪來撐起整條履帶的;相反的例子則是用較承載輪數量少一些的頂支輪來支撐住履帶的二段式構造。例圖如下,欲製作不同種類戰車的人歡迎參考。

第二步我們開始製作車身了,但是砲塔還不必放上去。
製作車身時要考慮到底盤的戰車車身著色區+底盤以上車身的高度,至少要大於人的坐姿高(約120~140cm、點圖比例約12格)。太矮的戰車恐怕連女孩子都塞不進去、駕駛得趴著開車了。如果設定上是露天駕駛檯的豆戰車或自走砲則無此困擾。

除此之外亦得考慮到該型戰車的引擎是水冷式或氣冷式、前置或後置等問題。普遍來說水冷式戰車都會把冷卻水箱置於車體外或車體後部;氣冷式戰車則會有巨大的散熱柵(通常位於車體後部或後上方),倘若是引擎前置車的話,除了座席配置會與一般戰車稍有不同外,整輛戰車的砲塔配置與車體重心也會偏後方,引擎亦要外接管線通往冷卻水箱。(見例圖)

彈藥庫、油箱的配置也請考慮清楚。不可能有輕戰車搭載88砲、也不可能會有單人砲塔的重戰車出現的。
把握了這些重點之後讓我們開始製作車身吧!
在拉出車身的線條之前要先考慮到這輛戰車是鑄造式、焊接式、或是铆釘接合式製造法的產物。
普遍來說、線條方正乾淨整齊的戰車往往都是焊接式的產物,我們在車身上點出的每一條線都是戰車鋼板的焊接接合處。(見例圖)
至於鑄造式則會擁有漂亮的圓滑線條與避彈弧度,著色時也要考慮到它的裝甲角度來配合光影上色塗裝。(見例圖)
铆釘接合式則利用不同的顏色來作出一粒粒的接合釘把戰車各部位的鋼板組合起來的感覺。(見例圖)

在製作好了裸車身之後就要開始考慮,出入艙門、車燈和車體武器等細部零件的設置。
一般來說戰車駕駛員都會有獨自的脫逃艙門,因為他的位置在戰車最底部,一但出事若要跟車長砲手裝填手共搶一個車頂蓋,將會是最難逃走的一個。
駕駛通常也有可以打開的前艙蓋,讓他在沒有敵火威脅時可以探頭獲得較好的視野開車。其他的艙門配置,亦能幫助戰車兵在非戰鬥時擁有良好的視野和較佳的通風,乃至較佳的彈藥補充效率。

最後我們就要開始製作砲塔了。製作砲塔時要考慮到,其高度與車身加總,最理想的狀況應是整個砲塔+履帶以上的車身足以容納坐姿的車長(12格)高度。

砲塔上方會有艙蓋、車長機槍等配件、以及砲塔前方最重要的主武裝───火砲。依照戰車的類型不同也可能是機槍或是火燄放射器。
礙於點圖的尺寸限制,37mm以下的火砲與機槍全部都只能用1格的口徑來表示。
37~50mm之間則是兩格、50~75mm3格、75~100mm以上四格。
在安裝好主砲之後再製作與之對應的砲口消燄帽和砲身正面的增強裝甲砲盾,以及同軸機槍等設備、如此一來就大功告成了。

最後、讓我們檢視一下整體線圖,確認沒有大問題之後開始進行上色的工作。請活用之前在第一講的兵器.航空機篇中學到的著色技巧吧。

戰車的點圖大工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