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rmis Schlachtwagen - V Ausf B
HS-5 B
車長:688/806cm(車身/含炮)
車幅:313/338cm(車身/側裙)
車高:266cm
重量:42.5t
乘員數:4名(車長/無線電手+炮手+裝填手+駕駛)
動力:歐斯提亞雙排並列式12氣缸柴油發動機
最大出力:320hp
最大速度:42kph
續航距離:210km(路上)-181km(惡地)
武裝:7.92mm車頂機槍/同軸機槍/車身機槍 MG60 Raven x3(備彈3250發)
A型75mm/L70(主炮彈86發)
B型105mm/L52(主炮彈72發)
裝甲厚度(mm)
-炮塔前部: 120+30(間隙裝甲)
- 前車身上部: 80+20
-前車身下部: 80+20
-炮塔側面: 50
-車身側面上部: 50
-車身側面下部: 50
-炮塔後部: 40
-後車身上部: 40
-後車身下部: 40
-炮塔頂部: 15
-車身底盤: 15
-車身頂部: 15
-炮盾: 80
【漢密斯最後的HS-5】
雖然HS-4已經有在2000公尺外擊毀T-3的實力,但是由於HS-4的80mm間隙裝甲仍然不如T-3的100m傾斜裝甲有效,因此王國軍的新戰車計畫要求提升戰車的防護性。傾斜裝甲被証明為一種非常有效的設計:第一是可以讓角度不深的炮彈轉向;其次,同樣厚度的裝甲也會因為角度的改變而有更大的防護力。HS-5的車身正面裝甲達到了傾斜裝甲的極致,100mm的裝甲傾斜角為30度,相當於200mm的裝甲實力和極優的避彈構型。炮塔裝甲則是150mm傾角60度,也有相當於260mm裝甲的效果。另外,在HS-3上曾經採用的前置引擎方案又再度復活,使得乘員的生存性大為提高。在正面對戰的情況下,T-3必須近逼至350m 以內才能擊穿HS-5的正面裝甲;而擊破裝甲之後,乘員仍然能夠避免炮彈破片的殺傷,安全棄車逃離。
由於防護力大幅提升,王國軍裝甲部隊一向傲人的機動性便不可避免地被犧牲了。研發人員為了生產性,仍然採用HS-4的同型發動機。相較於HS-3和HS-4超優異的機動性,HS-5的極速只有42kph而已(僅管42kph仍然比T-3快)。不過,由於王國軍已經轉入防守,因此機動性減低的缺點沒有太大影響。
一開始的預量產型尚未完成測試,便急急投入生產了。結果就是第一種量產型A型毛病百出。主要是和HS-4同型的引擎和變速箱因為過重的車重常常出毛病。如果加速過猛,很容易導致變速箱損毀。然而,因為機械設計不良,操縱桿相當硬,很難扳得動。此外,前置引擎也使得位於右前方的駕駛座相當狹小;雪上加霜的是,大傾角的車身前裝甲使得駕駛兵身高必須在165cm以下。只有身材較為瘦小的駕駛員才能擠進又溼又熱的駕駛艙,以致於有「HS-5的駕駛都是穿著暴露、身材火極優的美女」這樣的傳言。這又使得機械性本來就不好的問題又加重了。另外,HS-5 A型和HS-4 B2型是使用相同的主炮;雖然75mm/L70是非常優秀的主炮,但HS-5的車身擁有更大的潛力;因此,在B型改變了變速箱設計,並同時將火力提升為105mm/L52主炮。
B型的改良基本上解決了機動性的問題,但是巨大的主炮卻是有利有弊。原本為75mm主炮的炮塔空間縮小了,105mm的炮尾閂因為炮塔高度過低,因此最低俯角只能到5度而已。在山坡上作戰時,便很難利用反斜面進行戰術動作。相對而言,A型的主炮俯角卻可以到12度。
由於聯邦軍步兵的反戰車火力增強了,因此HS-5也增加了相當多的反步兵裝備。除了同軸機槍和對空機槍外,駕駛兵也有一挺專屬的車身機槍。這樣在步兵進犯時,炮手、車長、駕駛都有各自的機槍可以操作。防空機槍也設計為可以在車內使用,對車長來說是不小的幫助。炮塔後部首次出現了兩邊各四具,一共八具的人員殺傷雷/煙幕彈投擲器。一具發射器可以射出350枚直徑6mm的小鋼彈,造成大面積的殺傷效果。發射器還能發射紅磷煙幕,引擎也可以同時製造煙霧,以利掩護。
HS-5型可能是戰爭中最好的戰車。在剛出現時,聯邦軍方面曾傳言HS-5為「重達56噸,使用88mm/L56主炮的重戰車」;但這種印象僅僅是來自於HS-5型相對較慢的車速,以致於給人「鈍重」的感覺。可惜生產費工,而且投入時間也過晚,已經無法對戰局造成決定性影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