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註紅色為托納納島於雅卡沙凡納諸島中的位置)

(托納納邦的旗幟)
◇ 托納納簡史阿芭亞氏族原是舍塘古帝國在寶瓶海峽諸島上,世襲的邊境土王之一,該氏族建立了托納納島上最早的城市--吉涅打。阿芭亞人在自己的神話傳說中,是由一位象徵日月的女神分別和三位代表天空、大地與海洋的男神交媾後所誕生,這個傳說靠著巫醫們世代傳承,直到近世仍可見到它的痕跡,例如托納納邦旗上的三個日月便代表了這三次神聖的交媾。
在阿蒂提亞大陸的南征大一統 (紀元前500年)時代,由於舍塘古帝國的滅亡,導致四周從屬諸國的紛亂與相伐。依靠著來自大陸先進的鐵製兵器,阿芭亞人逐步的奪佔四周土王的部落,而島上其他仍在使用石劍石斧等落後武器的的原住民,則被迫遷移到高山林地中與平地隔絕。佔有托納納島整個西南盆地的土地後,阿芭亞人並未嘗試征服山地,而是依靠船隻,沿著海岸探索全島,並發現了島嶼東北端的另一處平原,登岸建立了第一個阿芭亞人的據點,然而當地的原住民部落在人數上佔有優勢,經過數年的經營後第一批阿芭亞移民者狼狽的逃離,接下來的數百年間阿芭亞人雖然繼續嘗試開拓北方平原,然而所控制的領土仍只限於吉涅打與島嶼西南方盆地,依靠著農耕魚獵與出口毛皮到大陸來貿易維生。
到了阿蒂提亞的大遠征 (紀元50~150年間)時代,阿芭亞人派出使者,主動臣服於所認知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阿蒂提亞帝國,並由帝國皇帝取得托納納土邦之王的敕封與豐碩的賞賜,阿芭亞人將獲得的賞賜拿來聘用阿國的傭兵,並在一次關鍵的戰役中擊敗了北方平原上的原住民,生擒酋長,迫使他同意交出大塊的土地來換取自由,阿芭亞人終於在島上最大的平原建立了據點--茉藤城,並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逐漸取代吉涅打,成為托納納的第一大城。
希菲爾十字軍與巴希克爾將王的時代中,托納納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而免於遭受大規模侵略,但是仍有數次小股格里琛海盜的入侵,但先後被阿蒂提亞的海軍所擊退,因此直到現在,阿芭亞人的政治立場始終維持著一貫非常親向阿蒂堤亞的傳統,而對於先後入侵島嶼的格里琛人與其繼承者浦貝爾人則相當反感。
然而隨著第二次十字軍南征與阿蒂提亞古帝國的崩壞,托納納失去了有力的支持,與大陸的貿易也被迫中斷。近代來自特瓦王聯的殖民者最早登岸,並在茉藤西北方的小漁村驅趕居民後強佔土地,聞訊而來的托納納軍隊被王聯殖民地軍近代化的槍砲所擊敗,數艘砲艦也直趨茉藤,托納納王被迫簽訂了開港的不平等條約,並成為王聯於寶瓶海峽殖民的前哨據點。雙王戰爭 (925年)後,托納納在列強的干涉下脫離王聯數十年來的殖民統治,被劃入了以南北尼拉島邦為首的雅卡沙凡納諸島國同盟,重新獲得內政自主的島邦地位,但首都茉藤也同時對所有列強開放,成為寶瓶海峽的自由港之一。
然而由於港灣淤積嚴重無法停泊千噸以上的大船,茉藤港無論是在王聯的殖民時代,或是成為雅卡沙凡納的一員後,都未能成為寶瓶海峽諸島重要的貿易港口,反之,除了外交人員與木材貿易商外,鮮少有外國人願意涉足無利可圖的托納納,這也讓本島的多數人一直保持著原始的生活方式直到現在。
◇ 阿芭亞人托納納島上的主體民族,由阿芭亞家族所世襲統治。阿芭亞人社會受到古阿蒂堤亞帝國的影響,延續著被稱為察圖瓦納(चतुर्वर्ण व्यवस्था)的希瓦教階級制度,階級世襲互不通婚,然而阿芭亞人並未信奉希瓦教,僅僅是引進階級制度而已,他們信奉的仍舊是島上傳統的巫毒信仰,因此阿芭亞人的婚姻觀念與阿蒂提亞人大相逕庭,情投意合的成年男女可自由的發生關係,若產下子女則歸由女方家族養育,是類母系社會的結構,據信是來自古舍塘的遺俗。
◇ 勃勃尼人托納納島山地原住民的總稱。由於被阿芭亞人給驅趕,勃勃尼人失去了島嶼的平地,只能轉而進入高山,依靠著打獵與有限的農耕維生,至今生活型態仍相當原始,人口數不明,估計全島約有數萬人。勃勃尼人的部落間仍有獵首與掠奪女眷來生育的習俗,弱小的部落在相殺中因為失去戰士與能生育的年輕女性而消失,殘存男丁轉而投靠另一個部落,再去掠奪其他的部落,由於只要女眷而不留男丁,這樣的習俗導致勃勃尼人的人口數增長極為緩慢。殖民時代王聯的探險隊多次穿過隘口進入山區而消失,為了防止被襲殺或是擄走,直到近世島上仍有部分山區是禁止外人進入的。
◇ 托納納島國力評比工業
★☆☆☆☆手工業
註:島上普遍是家族式、世襲型的手作坊,透過技術世代相傳而延續,然而近代後因為洋貨的輸入,導致手作坊的迅速沒落。
冶金
★☆☆☆☆有手工作坊
註:島上作坊能自行製作粗糙的鐵器。
化學
★☆☆☆☆染料
註:能利用島上的自然植物製作染料。
物理
☆☆☆☆☆四大元素說
航空
☆☆☆☆☆看,是鐵鳥!
註:托納納人多數從未見過飛機,歷代邦王對於近代新興的航空事業也毫無熱情。
造船
☆☆☆☆☆獨木舟
註:能建造傳統的木造三角帆船與槳帆船,海軍僅有兩艘來自阿蒂堤亞援助的小型近海蚊砲船。
車輛
☆☆☆☆☆馬拉戰車
註:島上幾乎看不到任何現代化意義的車輛,獸力馱運仍是唯一的選擇,大部分貴族仍乘坐人力轎。
軍火
☆☆☆☆☆大刀
註:所有軍火包含彈藥都來自阿蒂堤亞,無法自行生產。
民生
★☆☆☆☆貧窮落後沒有教育﹝缺乏大眾傳媒﹞
註:托納納島民多數仍維持著傳統依靠農漁業過著僅能溫飽的生活水準,然而近代手作坊沒落導致傳統工匠的產業崩壞,成為極待解決的問題。而貴族與祭司階級則是島內相對富有的特權階級,享受著遠較一般島民更為優渥的生活水準,邦王家族更是靠著分配金與出售伐木權給洋商累積了巨額的財富,940年代托納納邦王花費鉅資在首都中心建造炫燿財富的帝國式宮殿,雖然宮殿規格與裝潢跟帝國本土相比僅有地方領主的程度,然而在雅卡沙凡納諸島中已是豪奢的象徵。
◇ 托納納邦軍事托納納擁有一隻由阿國軍事顧問訓練的軍隊,人數大約千人,裝備有阿蒂堤亞所提供的各式輕兵器,還有數門舊式野砲,平日就駐防在王宮與首都海岸的砲臺兩處駐地中,由阿蒂堤亞於「詩篇主義時代」協助構築的海岸砲臺內,配置數門現今早已陳舊不已的後膛地陷砲,然而在構築當時是最新式的技術,加上火砲來自梅菲斯特帝國,品質精良,直至今日仍被托納納軍倚為衛國的利器精心的保養著。然而軍隊內勾迓戚(賤民)階級的士兵與原本世代壟斷武職的布哈塔(戰士)階級軍士官間的關係很差,經常發生衝突,在阿國軍事顧問開始任命服役期間標表現優異的勾迓戚士兵成為軍士官後,也直接導致這隻軍隊後來被一分為二,互不隸屬服從,進而更演變成新舊軍的相互對立。
除了人數最多的陸軍外,托納納還有一隻迷你規模的海軍,由兩艘排水量不足300噸的近海砲艦與數十名陸戰隊所組成,負責首都沿岸的巡邏與海事狀況的處理。
◇ 托納納島人文與地理環境
托納納島邦全輿(央國中央出版社詠寧二年十月十日出版)
托納納島是雅卡沙凡納諸島中的第三大島,面積約一萬五千平方公里,島嶼形狀崎嶇,中央僅由一小段陸峽相連,海岸多為岩岸與斷崖,全島多山且丘陵密佈,島嶼東西兩座山脈主峰皆高達海拔四千公尺,適宜人居的平原地形分散在島嶼東西兩端的盆地內,僅佔島嶼總面積的二十分之一弱。
托納納全島人口大約21萬人,超過半數集中在位於島嶼東北端的平原上,位於平原北方的潟湖建有全島唯一適合中型船舶靠岸的港口,也是托納納島土邦的首府茉藤 (मुक्त / 自由之意) 港所在。城內除了殖民時代與外商所建的磚樓外,多半還是維持著傳統的草泥屋,基礎建設也尚待加強。
島嶼土邦的主要經濟來源以出口林木為主,島民主要從事農漁業維生,多數的近代工業製品都仰賴進口,從事經商的多數是外國人。
著名城市
茉藤邦國首府,托納納的政治中心,擁有全島唯一可泊千噸船隻的港口。
吉涅打港口城鎮,古代是通往本島的門戶,現在因為港灣泥沙淤積嚴重,已逐漸沒落。
◇ 托納納水瓶號事件發生在阿聖戰爭期間一個關於托納納島邦與聖克勞茲國的外交事件。
托納納島邦是雅卡莎凡納諸島國中的一員,面積與人口僅次於南北馬拉島,是島國中的第三大邦。傳統上托納納相當的親阿蒂堤雅帝國,當阿聖兩國因為海灣兩小國米薩怛與穆克塔爆發紛爭時,托納納立刻對聖國的船舶做出了限制,拒絕其入港補給而要求轉泊至馬拉島的自由港,儘管聖國在外交上做出了抗議,然而並未有進一步的反應。
水瓶號是一艘註冊在聖國排水量約四千噸的老式貨輪,966年在前往馬拉島時因為機械故障而駛往托納納的茉藤港尋求協助,然而被托納納拒絕登岸,在被迫轉往馬拉島自由港途中因為失去動力而漂流海上而遇難,再被發現時船員已嚴重脫水奄奄一息。
對此聖國除了發出嚴正的外交抗議譴責托納納不顧人道,並立即派出一艘砲艦前往托納納進行武裝示威,對於聖國軍艦的到來,托納納島內陷入了和戰不定的僵局,最後由主張強硬對抗的新軍將校取得主導權,代邦王香蒂莉莉發出了驅逐令,要求聖國軍艦在時限內離開托納納外海,並仍舊拒絕任何聖國所屬船隻登岸。
由於自覺戰力不足,聖國海軍先是召回了砲艦,然後再由戰區中抽調了一艘獅鷲級大型水上機母艦與三艘弩砲級砲艦,編成特遣艦隊。對此毫無所知的托納納島邦正沉浸在對聖國外交的勝利中,邦王宮還為此連續舉辦數日的宴會,然而島內較清醒的人都對此憂心忡忡,擔心聖國接下來的報復。
第一次武裝示威的兩周後,聖國的特遣艦隊於早晨抵達托納納的首府茉藤港外海,水上機群如入無人之境的飛越王宮上方,讓前晚還在舉辦宴會的托納納王室與將領們陷入一片混亂中。聖國艦隊司令對托納納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開放港口跟嚴懲滋事者並限期答覆,面對聖國優勢的武力展示,代邦王香蒂莉莉召來了托納納的陸海軍將領,展開冗長的軍議,會議期間香蒂莉莉一再詢問軍方是能保證擊退聖軍,然而在海陸軍雙方各有立場下仍舊無法決定和戰。
到了回覆最後通牒的截止時間前夕,對此聖國艦隊司令命令艦隊對外海展開威嚇射擊,並命令一架水上機於王宮前庭投下一枚練習彈,那枚不會爆炸的"詐彈"成為壓垮托納納島邦的最後一根稻草,代邦王香蒂莉莉隨即宣布全面接受聖國的要求。
事件最終是托納納島對聖國民間船隻開放,香蒂莉莉被迫依照聖國開出的名單免除了數名托納納新軍的激進將領,並入獄監禁,阿國顧問團則是遣回馬拉本島。對於那枚練習彈托納納接受聖國"機械故障所造成的遺憾"的說法,兩國並未正式交戰,進而消弭了兩國間開戰的可能性。
代邦王香蒂莉莉因為此事件聲望跌至谷底,事件後轉由親族內的庫納(貴族)選出攝政來代行邦王事務,香蒂莉莉則被迫隱居於王宮內不再視事 。
至於事件中心的水瓶號,船員在獲得救援後前往馬拉島接受細心照顧後全員康復,並獲得由托納納提供的高額補償金後,依舊駛往原目的地的將國南方港口卸貨,至今仍在承包遠南大陸跟將國間的航運業務。
◇ 香蒂莉莉.阿芭亞
托納納島土邦現任的代邦王,為中風的父親代行邦王的事務。通用曆949年生,繼承了歷史悠久的阿芭亞人血統與特徵,除了麥色肌膚與黑髮綠眼外,還有著罕見的微尖耳朵;性格天真爛漫但是缺乏主見,易受他人影響。
香蒂莉莉直到兄長因病離世前,一直沒有接觸過邦王的事務與接受繼任者的教育,反到由於父親的開明,成為家族中少數遊歷過海外的成員,因此對於海外先進諸國有著深切的嚮往。然而由於托納納人對海外事務普遍的一知半解與遭受到部分外商的訛詐,經常是花出重金卻買回陳舊或是不堪使用的的器械,直到獲得阿國派來的軍事顧問阿努傑‧瓦凡納上尉與顧問團的協助,才讓涉外邦務逐漸步上正軌,香蒂莉莉因此對於顧問團相當的倚重,夢想著就此能將托納納島邦推向文明開化的道路之上,卻因而招致守舊貴族與祭司階級們普遍的不滿而不自知。
966年的水瓶號事件被積怨已久的守舊貴族們找到了藉口,事件後香蒂莉莉除了暫時還保有代邦王的頭銜外失去了一切的權利。目前被效忠守舊貴族的布哈塔看守限居於王宮之內,剝奪了與外界聯絡的管道,也不讓其獲悉邦國的現況,形同軟禁。但香蒂莉莉似乎仍偷偷的設法聯絡王宮外的人。
◇ 阿努杰‧瓦那比阿蒂堤亞帝國的禁軍上尉。通用曆940年生,出生於首都低下階層的他,為了入讀大學而以畢業後參軍作為條件,向國家申請學費補貼。在以破格的成績入讀香堤帝國大學後,阿努杰因為成績優異,因而在畢業後被選為禁軍的成員,並且負責保衛皇宮的任務,而後外派到阿國藩屬的雅卡沙凡納擔任駐外武官與顧問,亦因此結識香蒂莉莉。由於獲得了代邦王的信任與挾著宗主國的威信,阿努杰經常隨意的干涉托納納的內政,並大加擢昇非布哈塔階級出身的官兵擔任新軍內的重要職位,招致守舊貴族與布哈塔戰士階級的厭惡。
出生於貧戶的他,在大學時代被共產主義所感動,因而成為了共產主義者,並且與阿蒂堤亞社會黨的共產主義派系有一定關係。水瓶號事件傳聞便是由阿努杰與共黨同志所策劃,意欲製造事端,藉此讓阿國陷入動亂以便發動革命。事件後雖然顧問團被遣回馬拉本島,但據說阿努杰已經離開軍營與其黨人偷渡回到托納納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