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法蘭莎皇國(Dowlat-e Shâhanshâhi-ye Isfarân)伊斯法蘭語:دولت شاهنشاهی اسفاران
梅特列語:L'État impérial d'Isfarân
國花:番紅花
國歌:艾夏德之頌
首都:羅舒塔利亞(Roshe Taria)
國家格言:天令我裁,一如神將審於吾者(مرا داد فرمود و خود داور است, Marā dād farmūd-o khod dāvar ast)
國家代表色:水藍色
人口:約三千五百萬人
面積:約2,238,696km^2
國際地位:獨立國家,大潘國協成員國(Camaraderie du Communauté)
【領土範圍】

【簡史】
大綱四大古文明
從大海到大海
群雄紛起
黑潮入侵
迦薩蘭崛起
大洋異族
日落之時
尊嚴與生存
緩步成長,厚積薄發
近現代史年表 872:伊斯法蘭爆發兵變,薩德王朝末代莎皇被迫下台;潘國人扶植莎菲維特(Safavid)氏族成員擔任莎皇,同時解散引爆兵變的始作俑者潘屬蒼藍洋公司,潘國正式以政治力量介入伊斯法蘭內部政治。
935~936:貿易戰爭時期;與嘉德梅斯坦自治領聯手,擊退特屬拉斯洛茵殖民軍的進犯。
940年代:伊普邊境不穩,雙方偶有軍事衝突。
951:伊斯法蘭與普雷斯坦堪定邊界,正式簽訂條約,終止雙方衝突。
964:艾夏˙莎菲維德即位,伊斯法蘭部分氏族對再次出現的女性莎皇感到非常不滿,紛紛質疑其正統性,甚至試圖暗殺之,但皆被前代莎皇的託孤重臣所擺平。
967:謠傳普雷斯坦人正收買伊斯法蘭政、軍界有力人士,試圖發動政變,軍隊不穩之謠言甚囂塵上。
【國徽】

【國體政治】
諸氏族邦國首長合議的同盟體制,由伊斯法蘭的莎皇(شاهنشاه, Shahanshah,眾王之王)擔任同盟領袖。各邦有一定自主權,包含立法、教育甚至軍事和稅收(雖已被限制)等;不過在外交上口徑仍然一致,關稅也全由莎皇陛下政府所掌握。
前任莎皇去世後,因其膝下無子,在沒有政治前例的情形下,氏族會議和三大神官介入俱保,由前任莎皇的長女,當時17歲的艾夏公主繼位,成了伊斯法蘭史上的首位女莎皇。
伊伊斯法蘭莎皇國雖參照潘國政制,建立以兩院制議會和樞機廳為中心的責任政治體系,但在掌握國家權力的氏族會議充當上議院的前提下,下議院形同虛設,這些在形式上經有限民選產生的下議員僅具諮詢政事功用而已。
國家元首: 現任莎皇為艾夏˙莎菲維特,稱女皇(شهبانو, Shahbanu)。艾夏為莎菲維特皇室的第七代繼承者。
政府領袖: 現任氏族議會主席兼伊斯法蘭大維齊爾(وزيرِ اعظم, Vazīr-e a'zam,等同首相)為賈維德˙艾瑪丹嘉勛爵。
【民族分布】
國內三大部族為哈札特人(Khazad)、亞罕人(Yāhan)與賈希爾人(Jasir);三大部族的貴族在漫長的歷史中,皆曾擔任過象徵全伊斯法蘭的莎皇皇室。近百年來莎皇皆由哈札特部族的領袖擔任。除此之外國內尚有數十個較小型的部族,大多在沙漠中以游牧為生。
【貨幣】
伊斯法蘭由其中央銀行發行伊斯法蘭利弗爾(Isfalam Livre)並流通,幣值與嘉德梅斯坦利弗爾相等;採金本位和聯繫匯率雙本位制以維持其幣值。
【語言】
國內的官方語言為哈札特語,以珈薩蘭姆字母書寫,一如普雷斯坦語;但文法結構與詞彙皆差異甚大,甚至還必須在原有的字母系統中多加四個子音字母,方能切合所需。諸部族酋長召開同盟大會時也以哈札特語交流。雅罕語與賈希爾語在其所在地域皆佔有優勢,但因兩者實為哈札特語之方言,故哈札特語仍是諸部族往來時之通用語。
因伊斯法蘭曾為大梅特列屬保護國,所以潘語為國內通行最廣之異邦語言,現代化都市的商業活動,與工業生產之術語皆受潘語影響甚深。
沙漠地區的遊牧民族居無定所,追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素不以現代民族國界為意而恣意往來,因此多熟稔普雷斯坦語。
【宗教】
伊斯法蘭地區的傳統宗教被外地人稱作「三元教」,這門宗教以三大元素為核心:水、火、風,各自由一大神官掌管,旗下有數千名修道士所組成的僧團維持整個教團的運作,其教團信仰已有三千年左右的歷史。因伊斯法蘭境內地理環境差異甚大的關係,大體來說,居於沙漠地帶,或從事農耕的人多崇拜水神;火焰素為家庭與城鎮的守護者,因此多為城邦居民及工商業者所信奉;而掌管大氣的風之神則為喜好自然萬物的人群所喜,他們多半居於低窪的雨林,或是涼爽的高原之上,同時也自命為知識的典藏者。
不過,在離伊斯法蘭高地甚遠的南方沙漠民族中,一千年前也興起了一種以崇拜暴風與雷電的神教;早年他們被當做野蠻人的沙漠民族,在被伊斯法蘭部族同盟征服之後,也被接納為同盟的傳統信仰之一。其崇拜者早年為沙漠民,後不甚意外的被世居於海濱的海岸民族所接納,近年來更在軍隊中被視為一種武勇的象徵,而在軍中廣為流傳。
在伊斯法蘭,類似珈薩蘭姆的本土一神宗教從未形成,在漫長的三千年歷史中,所有企圖進行一元化宗教改革的異端者皆被三大教團無情的鎮壓下去,一直維持至今。
而近百年來,由於受到潘國人的影響,一神教信仰逐漸被伊斯法蘭貴族同「文明開化」和「強兵富國」畫上等號,信仰一神宗教遂蔚為風潮;不僅僅在貴族階層,也在城市的中產階級中颳起了一陣「受洗」的旋風。不過在伊斯法蘭重獲獨立後,部分伊斯法蘭人甘冒大不諱,大膽的引進千年來被視為異端的普雷斯坦珈薩蘭姆教,在鼓吹現代化的知識份子眼中,這不過又是另一個一神教社會優於多神教社會的路線勝利—而且效果可能會更好。因此迦薩蘭姆神教的教拜塔就這麼堂而皇之的進入伊斯法蘭,與梅特列聖公教的鐘樓共同化為伊斯法蘭城邦的一道天際線,一如本地三元教團神殿高聳的樓門。
【進出口】
進口:鋼材、器械、車輛、飛機、軍火、船舶。
出口:小麥、棉花、稀有金屬、石油、水果、地毯等手工藝品。
【外交】
現與嘉德梅斯坦簽訂軍事同盟、免關稅協定等全面性政、經、軍合作條約,外交立場亦完全同進退;透過上述政策與外洋列強大梅特列聯合王國延續緊密關係。伊斯法蘭之所以採取此種外交政策,直接原因在於嘉、伊兩國在地緣政治上唇亡齒寒;若要保全兩國不受來自陸海兩側的外來勢力入侵,雙方必須同心協力。這點已在伊斯法蘭甫獨立時,與特瓦王聯屬拉斯洛茵侯國的戰爭中獲得了驗證。
另外,在現代化基礎和科技發展機制尚稱不上健全的伊斯法蘭,在許多層面上仍須倚靠與嘉德梅斯坦合作,方能使其續行工業化政策。故伊斯法蘭在人口和資源蘊藏上雖皆勝於嘉德梅斯坦,但仍須倚賴其扶助。
部分伊斯法蘭的激進民族主義者主張必須完全擺脫外洋「帝國主義」的宰制,但他們開的藥方卻是改引進上南方大陸本土強權--普雷斯坦的資本、文化和宗教勢力進駐。無論親普派民族主義者的作為有沒有得到國內普遍性認可,普雷斯坦終究獲得影響伊斯法蘭政局的渠道;外國觀察家為此正密切注意伊斯法蘭向來親潘的傳統外交政策,會否因此改弦更張。
【國力評比】
工業
★★☆☆☆
伊斯法蘭的輕工業在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在現代已發展到能充分滿足內需的程度;儘管其分佈地點相當不平均,其發展也受制於國內薄弱的交通基礎建設,而無從大肆擴張。其重工業則尚在起步階段,煉油和化肥等產業等多屬外人投資,鋼鐵產業則以進口廢鋼材再熔煉的手段為主。
冶金
★★☆☆☆
中古時期時,伊斯法蘭即有一批煉金術士孜孜矻矻研究如何精進金屬冶煉品質,以對抗周遭強鄰,並期待鍊出黃金以強化財政;雖然這批人終究沒鍊出貴金屬,但其所留下之研究基礎仍足堪伊斯法蘭在推行工業化時與現代技術迅速接軌。不過,由於整體國力和經濟實力的差距,伊斯法蘭的冶金科研始終無法追上先進工業國,維持不上不下的水平。
化學
★☆☆☆☆
大伊斯法蘭地區的化學科研與冶金技術一樣,都是站在古典學術上再出發的後起之秀,因此其基礎相當紮實,其人才足以供本地相關工業發展所用,雖然整體水平仍遜於先進工業國。
物理
★☆☆☆☆
伊斯法蘭的物理學術發展一如其化學發展,也是基於古典學術基礎發展而來;雖然基礎深厚,但仍然落後諸國甚多。
航空
☆☆☆☆☆
所有的軍民用飛行器全靠外購,但擁有完善的維修及後勤體系;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公路交通不甚發達,各地修築的簡易機場相當普遍。
造船
☆☆☆☆☆
莎皇國雖擁有以一艘無畏級戰列艦為中心組建起來的黃水海軍艦隊,但皆為外購;本國的造船工業除了滿足民生需求外,唯一的亮點是自古代傳承至今的傳統三角貿易帆船造船業。
車輛
☆☆☆☆☆
自動車工業並不發達,大部分軍民用車輛均倚靠進口;鐵路網雖然不甚密集,但已能基本連結各大城鎮和經濟重地;值得一提的是,伊斯法蘭與長晨兩國間之首都有縱貫鐵路連結,是兩國間的陸上交通動脈。
軍火
★★☆☆☆
皇家兵工廠已能量產各式手槍、步槍、手榴彈和所需彈藥,也已能仿製潘國的25磅(88公釐)加榴炮充作其砲兵主力,但仿製這款火炮已到達伊斯法蘭軍火工業的極限,口徑更大的火砲仍須倚靠進口。
民生
★★☆☆☆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伊斯法蘭莎皇國都很難說是民生品質能和工業先進國一較長短的國家;在阿列瓦湖周邊的農耕精華區和城鎮毫無疑問擁有相當完善的灌溉和供水系統,都市中的基礎建設也相當齊全,但除此之外,佔國土百分之四十的南方沙漠和低地叢林地區,除了綠洲城鎮和海港,和將其串連起來的簡陋公路(或鐵路)之外,大部分地區根本談不上有何基礎建設,可說是一片蠻荒;就連人口聚集區中的現代化基礎建設(如電力、自來水等)也不甚齊全—不過這些城鎮倚靠著古代留下來的基礎設施(如下水道、儲水池和坎兒井),仍能讓當地居民享有潔淨且不受水資源缺乏所苦的生活。至於在沙漠中四處遊蕩的遊牧部族,則根本無此煩惱。
伊斯法蘭境內的國民教育還稱不上普及,相關設施多集中在阿列瓦湖精華區周邊的城鎮和都市;但伊斯法蘭境內有數個自古代流傳至今的學術機構,得以在工業化後轉變為伊斯法蘭高等教育的基礎。
【軍事】
(待設定)
【貴族】
(待設定)
【節慶假日】
(待設定)
【人文與地理環境】

(圖中文字待修改)
伊斯法蘭帝國自北至西到南分別與天晨帝國,普雷斯坦之亞傑丁(Ajeidin)邦與提加斯(Tejas)邦,及拉斯洛茵侯國接壤。
與天晨帝國及普雷斯坦之邊境皆以山脈為界,以山脈間的隘口為與鄰國間的往來要道,國境週遭亦有山間盆地中之城鎮聚落與鄰國來往貿易。與長晨間之隘口有鐵路通行,與普雷斯坦邊境之隘口則僅有公路相通。
與拉斯洛茵侯國之邊境為山脈間的高地,以沙漠為主,兩國所屬之綠洲城鎮星羅棋布,亦常有貿易來往;唯兩國彼此仍抱持互相警戒的態度,在邊境的丘陵或大岩塊上皆隱藏著兩方的哨所相互監控著。兩國之間未通鐵路。
名詞釋義:
主權國家:Empire Isfalam:伊斯法蘭帝國
Gadimestan:嘉德梅斯坦
Lasroin:拉斯洛茵
地區:Seherazade:雪拉薩德地區
Lyahan:雅罕地區
Jasim:賈希姆地區
Khazati:哈札地地區
都市:Ros Taria:羅舒塔利亞,伊斯法蘭首都。
Kanan:卡南,雪拉薩德地區之港市。
Semlia:賽姆利亞,賈希姆地區首府。
Pardis:帕迪士,外號「空中的花園」,位於普雷斯坦和長晨國境線的三角地帶,為一邊境貿易都市。
Safaí:薩法義,哈札地的首府。
Selbátár:賽爾巴特,位於沙漠中央的綠洲都市,以太古文明遺跡而聞名。
Amadám:阿瑪丹,雅罕地區首府,也是大伊斯法蘭地區第二大的港都,僅次於費爾賽尼亞。
Ela Chevá:埃拉榭瓦,為一綠洲都市,也是控制前往拉斯洛茵的隘口之戰略重鎮,與拉斯洛茵的貿易相當發達。
Tahirih:塔希莉,嘉德梅斯坦南方都市。
【人物】
伯納˙薩卡奇(Bernard Sarkozy,男性,17歲)
來自大梅特列聯合王國,是騎士家族薩卡奇家的三男。甫自潘國文科學校畢業的伯納,已獲允入學潘國星翰大學,預計翌年春季開學後入學以攻讀傳統文學;他趁文科學校畢業和大學入學前這一年的空檔,受家中資助,正在伊斯法蘭展開為期半年的「成年巡禮」--或稱「壯遊」。
個性稍微有些內向的伯納,之所以前往決定鼓起勇氣獨身前往伊斯法蘭,乃是因為本地是被譽為「詩的湧泉」、「最後的吟遊詩人」的克萊兒˙安德拉希(Claire Andrassy)嚮往的流浪之地和長眠之所,熱愛吟遊詩人文學的少年伯納為她的詩歌所深深著迷,也因此立志追尋她的蹤跡,希望最終能寫出一本最完美的吟遊詩人傳記。
但他所不知道的是,打自他從嘉德梅斯坦上岸,並搭乘二等艙列車,風塵僕僕地抵達伊斯法蘭首都羅舒塔利亞的這一段路程中,都有一雙眼睛躲在暗處,正無時無刻的窺視他的行蹤,一直到他下榻的旅館,似乎打算採取某種行動…。
納哈兒(Nahal,女性,年紀約15歲上下)
為薩卡奇在伊斯法蘭進行成年巡禮時所遇到的女孩。這位有著一頭微捲短髮,膚色白皙而身材嬌小,三圍略顯豐潤但腰線卻依然纖實的美少女,若不是在一個月明星稀的晚上,自羅舒塔利亞某間旅社二樓窗外現身---或忠實還原現場來說,破窗而入---的話,也許會是思春期少年夢寐以求的一場邂逅。
但伯納所碰上這位自稱納哈兒的少女,卻罩著黑色的全身斗篷,刻意用眼罩蒙住一眼,且手部明明沒有殘缺卻戴上了鋼製的義指,腰間還掛著許多他所能認出和不能認出的,世界各地不同宗教的徽記;不僅外在標新立異至極,口裡吐出的話語也莫名其妙:納哈兒自稱她乃是傳承了「真識之眼」,從屬於祕密組織「泰西哈菲茲咒術協會」的伊斯法蘭魔法師兼義賊,不但通曉伯納˙薩卡奇本人和他家族的一切過去,還告知他已經被伊斯法蘭政府中的「邪惡勢力」盯上,唯一的脫身之道,就是和她一同逃走,並加入協會,一同追尋「失落的闇太陽」…
正當伯納打算將這位滿口胡話的不速之客扔出窗外時,伊斯法蘭士兵正似回應納哈兒的話語般闖入旅社,大聲喝問旅社老闆今日入住的潘國人何在,臉上血色盡失的伯納唯有自納哈兒留下的繩索垂降而下,拋下一切行囊隨同納哈兒遁走暗巷。到底,這來歷不明且行事奇特的少女對遭受無妄之災的潘國少年,究竟有何打算…。
艾夏˙莎菲維特(Aisa Safavid,女性,20歲)
現任伊斯法蘭莎皇。艾夏為伊斯法蘭數千年歷史中的第一位女性莎皇,也因此,艾夏˙莎菲維特在即位之初,承受了國內各氏族的極大壓力,幾個原本和莎菲維特家族相當親近,對艾夏形同堂表兄弟姊妹的氏族成員甚至不惜試圖暗殺她以阻止莎菲維特家族對伊斯法蘭皇權的獨佔;艾夏在當時因此受到非常大的精神打擊,情緒幾近崩潰,甚至考慮放棄皇位遠走他鄉,但這些反對勢力終究是在艾瑪丹嘉勳爵的手腕和查姆蘭元帥的坐鎮下,被一一擺平化解了。
艾夏在情勢穩定之後,積極的向艾瑪丹嘉勳爵和查姆蘭元帥學習治國之道,對這兩人倍其信任之至。而她本人對對外事務也逐漸有其自己的看法,並在一次會議上表示對普雷斯坦勢力滲入的憂心。在旁人看來,她已經不再是甫即位之初嚇得手足無措的小女孩,對她遲早獨當一面相當樂觀;只是,某些軍中的不穩分子,似乎不這麼想…。
賈維德˙艾瑪丹嘉勳爵(男性,52歲)
為現任伊斯法蘭首相兼氏族議會主席。這位身材中等,留著絡腮鬍,五官輪廓深邃的中年政治家是伊斯法蘭國內近年來少數受到各大氏族廣泛支持的魅力型領袖,雖在從政早年,他曾是主張要「將帝國主義勢力踢下海」的激進派,但邁入中年後卻逐漸轉變為眾所周知的穩健派,所推行的政策雖然緩步保守,卻也相當踏實。
艾瑪丹嘉極為受到前任莎皇信任,甚至遺命暗示議會讓艾瑪丹嘉繼續擔任首相,並授勳與他,以讓艾瑪丹嘉全心輔佐他的長女繼位。艾瑪丹嘉憑其政治手腕擺平了覬覦莎皇之位的各大氏族,並強化祕密警察以對付不穩分子;近年則為軍心不穩的情勢而煩惱,但他仍決定為了鞏固莎菲維特家族的皇權,不惜使用一切手段。
薩托利˙查姆蘭(男性,68歲)
為伊斯法蘭莎皇國元帥。這位在國內極負盛名的老將軍曾參與過伊斯法蘭獨立以來與鄰國間的數場大小戰役,得以累積戰功晉升至元帥位階,統帥伊斯法蘭的所有地面部隊。
與薩托利共事過的軍官和政治家,沒有任何人會懷疑他在軍事統帥,甚至是政治分析上的任何能力,他也認真盡職的配合伊斯法蘭政府的指示,緩步而確實的將伊斯法蘭皇家陸軍汰舊換新,達到執行現代軍事行動所應有的水準;但這位一向被認為是極其忠誠溫順的老元帥,最近卻有著些許微妙的行為:他不僅在近幾個月經常請假,甚至在值勤時間不知所蹤,皇家祕密警察「薩法克」也查到他所經手的某些文件不是失蹤,就是被塗改。「薩法克」已經受命盯緊薩托利˙查姆蘭元帥,待他暗地裡的盤算被蒐集到了足夠的證據,就要將其逮捕。
【現況】
伊斯法蘭現正與嘉德梅斯坦自由邦維持堅實的同盟和經貿合作關係,也與前宗主國大梅特列保有良好的關係,並持續受其支援繼續國內各方面的現代化;雖然近年來普雷斯坦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卻無損其雙向關係;對普雷斯坦的援助,伊斯法蘭則是抱持多多益善但謹慎接受的態度,儘管篤信一神的普雷斯坦諸邦和三元並立的伊斯法蘭聯盟在遙遠的古代曾是不共戴天的宿敵。
但在步入960年代後,伊斯法蘭內部已有人發出警告,言明該國政府對外部情勢的變化反應過於遲緩;普雷斯坦的援助自然是希望伊斯法蘭能改變其與大梅特列亦步亦趨的傳統外交政策,讓伊斯法蘭得以成為普雷斯坦增加進軍寰海優勢的砝碼。在此大環境之下,普雷斯坦人在伊斯法蘭境內大肆活動,積極遊說伊斯法蘭的政治家,甚至和軍人搭上線。
流風所及,最近數個月,軍隊內部情勢不穩的謠言迭有所聞,甚至就連統領伊斯法蘭皇家陸軍,被視為忠貞武勇軍人典範的老元帥:薩托利˙查姆蘭也有動搖的跡象;為此,輔佐即位剛滿五年的女莎皇的首相,賈維德˙艾瑪丹嘉對於他本人也亦師亦友的老元帥可能的不忠相當痛心,正試圖與查姆蘭元帥親自會面,查明他的真正心意。究竟這場潛藏在陰影下的騷動,會不會就此改變伊斯法蘭國內的政治情勢,進而引起周邊國家的動盪,國內外各個對伊斯法蘭有所盤算的勢力,正潛伏觀察著…。
【小說】
晚浴(未完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