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勢主義-Offensivism

攻勢主義社團專屬論壇
現在的時間是 2024年 3月 28日, 20:53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1 篇文章 ] 
發表人 內容
 文章主題 : 【國別史】在藍與紅的夾縫間:威西尼亞王國/共和國
文章發表於 : 2011年 11月 21日, 15:11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威西尼亞王國/共和國

首都:隆那弗(Lungnevour)
國家色:翠綠
政治體制:王政立憲國家、單國會內閣制
國際地位:附庸國(漢密斯王國的附庸)/流亡政權(沙諾和聯邦的附庸)
國家領袖:萊納十三世國王,阿爾伯特.范.威西尼亞
人口:2,200萬人
貨幣:帝納(大多數時間)、達勒(959~963)


簡史

原為梅茵蘭帝國最南部的一個行省,但在帝國遭受漢密斯蠻族入侵崩解之際獨立而於412年建國。雖說最初與漢密斯人的關係相當險惡,但在十字教的信仰於梅茵蘭大陸開始傳播開來之後,雙方開始找到了共通點,而同時威西尼亞人對於南方的索別瑞爾諸部族勢力也感到相當頭疼,為了避免腹背受敵的考量之下,於552年簽署了隆納弗協定,與漢密斯王國聯合共抗異教外族的威脅。

威西尼亞王國由於其廣闊的沃野良田,一向擁有梅茵蘭穀倉之美名,與漢密斯同盟以來也作為提供後勤補給的貿易伙伴而保持著雙贏的互動關係。

然而,在希爾戰爭中,漢密斯對威西尼亞開出了相當龐大的物資清單要求提供,原本期待著漢密斯能在遠征中獲勝而把這些援助當成投資的威西尼亞卻因此血本無歸。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隨後的大陸革命戰爭中,漢密斯仍舊以高高在上的態度持續要求威西尼亞如同以往那樣提供人力物力的支援,這種壓榨式的「同盟」關係終於使得威西尼亞一部份士族忍無可忍,在以中下階級士族為後盾的政變後,推翻了王室並且建立一個反漢密斯的威西尼亞共和國。

革命並遭廢黜後,威西尼亞國王萊納九世與其家人被囚禁於隆那弗的地牢中,但是由於一次保王黨失敗的營救行動,使得共和政府認定放著國王不管以後可能有逃脫的風險,而在威西尼亞的贊否兩論未決之際就強行決定處決萊納九世一族。

漢密斯人的反擊來的猛烈而無情。即使有沙諾和六國的大陸革命軍助陣,但共和七國的聯軍仍在隆納弗、葛洛伐等戰場上遭到重擊;最後雖然在威西尼亞最南端的茵格會戰反戈一擊勉強阻王國討伐軍於索別瑞爾門前,但也已經無力挽回威西尼亞共和國政府成為一個短命歷史名詞的命運。

那些擔憂遭到報復的共和派人士紛紛流亡索別瑞爾,而漢密斯人則扶立號稱國王私生子的年輕國王萊納十世,於823年讓舊王室復辟,高唱著恢復正統的原則,建立了一個事實上被漢密斯王國緊緊掌握在手中的傀儡王室。

雖然名義上是由威西尼亞的國王即位,但實際上國內的軍政重臣均由漢密斯人出任,還迎娶了蘭吉亞家的公主為王后,更甚至還有萊納十世根本沒有王室血統的陰謀論等等;儘管有著各種質疑的聲浪,但漢密斯王國依然挾優勢之武力,鎮壓了一切反對聲浪,保持著爾後威西尼亞王國政府的存在事實。

基於索別瑞爾境內還有許多流亡的共和主義者,而質疑萊納十世與其子孫王位正當性的反對派也從來沒少過,一此後近一百年的漫長歲月中,於威西尼亞和索別瑞爾之間爆發了多次的局部衝突,其中也夾雜了如罐頭戰爭這一類的大規模戰事。不過、由於漢密斯王國長時間對威西尼亞地區的武力控制,也基於軍事目的而投資了威西尼亞境內的基礎建設、工廠設施等設備,成為稍後威西尼亞發達起步的踏腳石,並非完全單方面的壓迫而已。

隨著王國與聯邦之間的對立關係逐漸減輕,直到920年的破冰之旅後,威西尼亞原先所面對的緊繃政治局勢也為之舒緩了。漢密斯不再需要對威西尼亞駐兵而逐步將政權交還給王室政府與民選議會,而聯邦與王國之間熱絡的貿易與交通關係也迅速刺激了威西尼亞的工商業經濟發達化。

在三十年間的高度經濟成長期裡,威西尼亞借助地利之優、要衝之鑰,以聯邦和王國之間的大規模物流為養份壯大富強,迅速蛻變成擁有傲人的生活水準的先進工業國,就在這樣的繁榮正如日中天之際,卻發生了經濟大蕭條。大規模的經濟危機導致世界各先進工業大國均採取了保護閉關的政策,而仰仗聯邦與王國之間的貿易與工業生產立國的威西尼亞於是遭受到了致命的打擊。

處於王國的帝納經濟圈中而始終未見起色的威西尼亞政府,無力解決這種整體大環境的不景氣,也提不出有效的政策或願景,頻繁的內閣更換與首相交棒成為了日常現象。在這樣的氣氛下,於950年代後半起,威西尼亞開始高唱起脫王國論的政策方向,並且在957年春季隨著新成立的年輕政黨「救國俱樂部」在國會大選中成為第一大反對黨而成為了現實。

基於聯邦已經成功地藉由擴大內需、加強建設的新經濟政策,從經濟危機中開始康復過來的好景氣;因此救國俱樂部便開始放出一連串的風向球,並開始與聯邦政府交涉加盟為第七個加盟國的可能性。

與漢密斯之間擁有姻親關係的威西尼亞國王萊納十三世希望盡可能將這方面的議題模糊化處理,北部親漢密斯的保守派人士也贊同王室的立場,於是屢次以組織保守派聯合政府、提出王室否決權或是下令國會休會的方式制止相關議案通過。在這樣的情況下,救國俱樂部政府便直接訴諸民意,透過煽動輿論的方式使得民眾開始將經濟不振的現況怪罪到王室與保守派的杯葛上。

在持續近兩年的僵持與空轉之後,在959年四月一次救國俱樂部組織的遊行示威當中,由於群眾偏離遊行路線高喊向王宮挺進的口號,導致王家騎警出動驅散並導致群眾死傷的事件。這起事件使得民眾完全失控,最終發展成王宮被佔領、隆那弗市街四分之一被大火燒毀的大暴動。

萊納十三世帶領家人逃出隆那弗,北上至漢密斯與威西尼亞邊境的關口都市芬納多避難;在這種混亂的局面下,北部的保守派與南部的共和派相互攻擊彼此是「妄圖挑動暴亂的破壞份子」、「殘酷鎮壓平民百姓的暴君」,也都各自向全國通電表明了芬納多政府與隆那弗政府的正統性,並求助於軍方出動介入。

威西尼亞總參謀長拜爾.伊歐頓元帥表示了中立的態度,婉拒了兩個政府出動軍隊的請求,但是萊納十三世卻誤判局勢認為他失去了對軍方的控制權;為了避免遭到萊納九世一樣遭到民眾處決的下場,因此王室於四月末放棄了芬納多,宣布流亡至漢密斯王國境內接受政治庇護。

在芬納多政府瓦解後,由救國俱樂部領導的隆那弗政府隨即宣佈國王叛逃、放棄了威西尼亞的統治權,因此成立了威西尼亞第二共和國。儘管漢密斯王國對此表達了強烈抗議之意,但是在聯邦的支援與王國事實上的無力干涉等條件下,威西尼亞第二共和國的樹立成為了定局。第二共和國成立後,旋即宣布展開大刀闊斧的改革,改用聯邦達勒並與索別瑞爾簽訂了協防條約,隨後相關的條例被援引到其他五國一體均霑。

959年四月的威西尼亞第二共和國、與同年七月的托蘭德共和國獨立,對於自從經濟恐慌爆發以來,本來就很緊繃且持續惡化中的王國與聯邦陣營關係產生了決定性的裂痕。王國群眾對於威西尼亞「背棄盟友」的行為感到頗受冒犯,聯邦群眾則認為這是一償百年以前,共和七國聯軍未能解放威西尼亞的舊帳而歡欣鼓舞。

在這種右翼抬頭的民意鼓舞下,漢密斯王國也出現了軍人把持的約根.法拉政權,約根政權迅速展開了擴軍、強兵、大建設的急促腳步,這使得第二共和國感受到了強烈的危機感,於是一邊向聯邦諸國簽訂更進一步的合作條約、引進更多武器、同時也對內部的軍隊展開了整頓。

起初基於不想捲入政治糾紛、以保護民眾的生命為基調,而在四月暴動時採取了按兵不動作為的威西尼亞軍方,其忠誠度卻遭受到了第二共和國政府的強烈質疑。伊歐頓元帥在秋後算帳中遭到了免職軟禁在家的處份,這位極富人望的老將被迫退役,引起了威西尼亞軍隊內部的大混亂,許多原本政治立場就傾保王黨的軍人乾脆一齊用「差不多到老家收割麥子的時節了」的理由提出辭呈,多達三分之一的官兵同時去職,但是這當然是不可能被第二共和國接受的,於是演變成為第二共和國必須派遣大量監軍前往各地安撫軍人、並且組織親共和派的軍隊去將保王派軍隊繳械的一觸即發狀態。

這次被稱作「秋收嘩變」的動亂,最後是在重新請出伊歐頓元帥親自上電台演講,希望軍人服從政府領導之後,才趨於安定下來,也沒有發展成進一步的內戰。然而、第二共和國拙劣的處置手法已經開始在這個國家內部造就了深刻的裂痕,也為日後的悲劇埋下了火種。

救國俱樂部與第二共和國迅速失去了民心之際,威西尼亞王室流亡政府與漢密斯軍方也展開了謀畫,打算一舉奪取威西尼亞、重新建立第三次的威西尼亞王政。

九六二年除夕,伴隨著萊納十三世每年照例發表的除夕禱告演說,道出了漢密斯與威西尼亞王國軍將重返故土的驚人消息,由於王國從未承認過威西尼亞共和國是一個主權國家之故,這場從未宣戰過的戰爭迅速演變成了一面倒的蹂躪。

在漢密斯軍方稱為「懲罰戰役」、流亡軍稱作「復國戰爭」的九六三年春季威西尼亞戰役中,開戰同時王國機降步兵便攻佔了首都隆那弗的機場,由於王國軍特種部隊的突襲,第二共和國僅剩少數政府高官如大議長和外務次官成功逃出,其餘包括總統、總理、多數內閣成員均遭到了射殺的命運。

威西尼亞在開戰初日政府機能就幾乎為之瓦解的慘狀下,隨後僅僅三星期內,擁有七十萬兵力的威西尼亞三軍便土崩瓦解,其中多半是一槍未放就高舉雙手投降,索別瑞爾與其他聯邦國家根本來不及作好干涉介入的準備,大多數滯留威西尼亞境內的協防軍也轉眼間遭到擊潰,就眼巴巴地看著王國陸軍的前鋒耀武揚威地開到了對索別瑞爾的國境線上。

九六三年一月底,萊納十三世宣佈於隆那弗恢復正統威西尼亞王國政府;無視於在賽德威發表流亡政府宣言的第二共和國議長格拉秀斯.威賽爾,恢復了舊威西尼亞王室的統治。

不過,漢密斯人對於這一次的威西尼亞王國政府採取了相當露骨的操縱。除了被重新挖出來擔任國防部長的伊歐頓元帥以外,新政府的內閣、官僚幾乎全由王國派遣的軍官擔任,顯示了王國軍方對於威西尼亞總是牆頭草的政治局勢產生的強烈不信任感、同時也是軍方極欲盡可能壓榨威西尼亞未來在對抗聯邦的戰事中,所能發揮每一分力量的貪慾。

面對漢密斯人的操縱,伊歐頓元帥密謀糾集了一批威西尼亞的青年將校,組成秘密團體「火炬幫」,計畫擺脫其統治並嘗試阻止威西尼亞被捲入戰火的命運;然而伊歐頓元帥卻在同年十月由於一起從隆那弗飛往蘭法茲的空難事故中身亡,根據種種證據推測,極有可能是漢密斯當局察覺到其動向而安排的陰謀。

在伊歐頓元帥身亡後不久,發生了威西尼亞參謀本部作戰課次長懷斯曼上校劫持萊納十三世之女黛芬妮公主、並流亡至托蘭德尋求政治庇護的「火炬幫之亂」。儘管王國屢次對托蘭德施壓要求交出亡命者,但是由於托蘭德政府的含糊拖延,在托蘭德有所答覆以前,漢密斯便已經由於計畫中對聯邦開戰的時程逐步逼近,而不得不暫時忽略威西尼亞火炬幫勢力,將精力集中於即將到來的大戰。

幾乎是被漢密斯脅迫而不得不加入大陸戰爭的威西尼亞王國軍;以及被聯邦諸國所支援、以第二共和國流亡者和索別瑞爾境內的威西尼亞僑民編成的威西尼亞共和軍;再加上於托蘭德山區蟄伏的威西尼亞火炬幫───這個在各方陰謀與大國角逐之中被撕裂的古國,就這樣步入了大戰的漩渦中,拉開了兄弟相殘的血腥帷幕。究竟威西尼亞人能否在血與火的暴風中尋找到未來的出路呢?

政權交代簡表

威西尼亞第一王政(412~822)
威西尼亞第一共和國(822~823)
威西尼亞第二王政(823~959)
威西尼亞第二共和國(959~963)
威西尼亞第二王政復辟(963~967)

軍事

公民徵兵制、義務役三年。
常備軍包括陸軍65萬、海軍5萬。

由於作為舊日王國與聯邦陣營對壘的最前線,所以為了提供軍需之故,成立了相當多富有名聲且歷史悠久的軍火工業。諸如威西尼亞國營兵工廠(WN)、隆那弗軍械廠(LA)等都是相當有水準的企業;除了生產各類漢密斯授權的槍彈火砲外,也設計了許多優秀的輕兵器。

雖然擁有實力不差的陸軍,但是由於國內的政治混亂,導致軍隊的向心力和鬥志都很有問題。由於威西尼亞戰前的教育水準高、識字率普及且民主化,因此軍人對於政治很有自己的見解,同時稟持「軍不干政」的原則,常出現抗命拒從政府命令的情況。

儘管如此,但國內百姓對於這樣的軍隊有相當程度的好感,同時大多數的男性國民也都是退役軍人───這些條件構成了威西尼亞游擊隊不論何時都相當活躍的事實。

傳統上威西尼亞並非海運大國,所以較為輕視海軍,主要以岸防、護航、掃雷等輔助工作為主。主要透過王國提供或出售的軍艦,加以改裝使用。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1 篇文章 ]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9 位訪客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搜尋:
前往 :  
Powered by phpBB © 2000, 2002, 2005, 2007 phpBB Group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