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奧爾格.馮.蓋爾芙斯特
Georg von Gürforster783~847
梅菲斯特禁衛騎兵將官,帝國貴族名門蓋爾芙斯特帝選侯的長子。生性冷峻的格奧爾格有著母親那不苟言笑、極度認真嚴格的性格。善於思考且直覺準確的他在青年時期即加入帝國禁衛騎兵隊,並很快的升到了參謀官的職位。
希爾戰爭前期,格奧爾格逐漸展現出優秀的軍事才能,並在數次情勢惡劣的會戰中解除危機。法內攻略戰後,格奧爾格接任戰爭委員主席,帶領使用新編制與新戰術的新興帝國軍,擊敗入侵者。
希爾戰爭結束後,格奧爾格成為帝國多爾拉尼爾軍校(後來的法倫貝德軍官學院)的首任校長,編寫出諸多戰術與戰略的理論著作。往後帝國軍使用的軍事教範,幾乎都是出自於格奧爾格之手。
身為帝國新興軍事之父的格奧爾格,曾經說過:「士兵的素質得益於軍官的影響,而軍官的素質直接影響到作戰的質量。」這樣的名言。

恩斯特.馮.蓋爾芙斯特
Ernst von Gürforster788~???
蓋爾芙斯特家次子。跟哥哥格奧爾格完全不同,恩斯特有著如火燄般剛強猛烈的性格。即使加入了軍隊,仍貫徹著那有話直說,毫不拐彎抹角的態度,公正且大方慷慨的個性使恩斯特獲得了官兵們的信賴。
希爾戰爭爆發時,恩斯特跟隨在其兄格奧爾格的部隊下,任第50、51、52禁衛騎兵聯隊的總隊長,擅長機動以及攻勢作戰,人稱『滲藍之劍』或『銳利之劍』。
在法內攻略戰內曾一度率軍突入敵軍總將格里芬的本陣中成為傳說,但卻因太過心急大意而煞羽而歸,丟失幾近全數的部隊。之後被聯軍歸罪為法內戰役失敗的主因,而囚禁於帝都。後在其兄格奧爾格的多方奔走下,重新回到軍隊,任第三野戰軍總指揮,並於希爾會戰時大破敵軍,重新扳回滲藍之劍的名聲。
戰後,與東方的望族千金費德波芙娜小姐結婚(其子是後來的帝國皇帝法蘭茲二世),並繼承家族事業,是為第三十六代蓋爾芙斯特公爵、帝國七選侯。
晚年常與愛妻四處旅行,行蹤成謎。長久之後音訊全無,家譜上未記載確切的日期。

艾利希.馮.蓋爾芙斯特
Erich von Gürforster791~826
繼承父親溫柔又善良的個性,艾利希是蓋爾芙斯特三兄弟年紀最小的一位,跟兩位哥哥有著極好的感情。年少時與求學不甚用心的二哥恩斯特一起加入軍隊,成為帝國步兵軍官。
謹慎、討厭主動攻擊造成損失的艾利希擅長防禦戰,但漸漸的被認為是個懦弱的膽小鬼,許多人甚至批評他只是個沾兄長之光的毛頭小子。但在希爾戰爭中期以後,艾利希曾數次漂亮的擊退數倍敵軍的攻擊。面對強敵仍堅持抵抗、不肯放棄的作戰態度,讓他贏得了『鐵壁』的名號。希爾戰爭後,艾利希被冊封為方伯,領有帝國南方的兵權。
長相遺傳到母親相貌的艾利希,是位知名的美男子。微捲綁成馬尾的長髮、和藹的態度以及高貴不做作的儀態,讓他在女性跟男性之間都深受歡迎。可惜的是他英年早逝,但就算如此…仿間仍時常流傳著美男子艾利希與許多女性的有親密關係的傳言。
然而,他終身未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