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勢主義-Offensivism

攻勢主義社團專屬論壇
現在的時間是 2024年 3月 28日, 17:34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9 篇文章 ] 
發表人 內容
 文章主題 : 【國別史】民主、自由與正義的絕對擁護者:沙諾和聯邦
文章發表於 : 2009年 1月 28日, 16:01 
離線
系統管理員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02:31
文章: 118
圖檔
沙諾和聯邦(SANURH Federation)

國  花:藍玫瑰(Blue Rose)
國  歌:偉大的阿爾皮卡山脈(The mighty Aalpiikaar)
首  都:各聯邦成員國的首都,共有六個
國家格言:人民有選擇的權利(People have rights to make decision)
國家代表色:淡藍



【領土範圍】
967年,沙諾和聯邦本土(不含海外領地)
圖檔


【聯邦成員國簡介】
《索貝瑞爾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Soberrell)》
聯邦六國之首,採行改良式內閣制(又名雙首長制),有廣大肥沃的土地和發達的工商業,擁有最多的人口,當初是第一個提議將反抗軍結成聯邦對抗王國的勢力,也是沙諾和聯邦諸國的火車頭國家。

索貝瑞爾在與王國進行的獨立戰爭中受到很大的破壞,在獨立建國之後,為建立一套完善的政治制度而混亂了好一段時間,是聯邦諸國中最晚確立政府體制的一國。由於最接近王國,為了防備母國隨時可能會出兵收回王國的「故土」而大力擴充軍備,擁有最強的陸軍。

索貝瑞爾在與王國開戰後損失了半數的軍隊與國土,最後在聯邦盟友的強力支援下才免於滅亡,因此全體國民都對王國有非常強烈的敵意和復仇心。


《阿卡加人民共和國(People Republic of Arkaga)》
聯邦六國中排行第二,擁有優秀的陸海軍,隔著曼德林海峽與法蘭妮相對。阿卡加的國內多鐵礦山,因為地處南方氣候溼熱難耐,在王國統治的時代是靠著罪犯、奴隸與非法偷渡客的強制移民團才開發起來;因為拓荒者中,來自東方島國的移民用故鄉的語言稱呼這塊土地為阿卡(Aka,意為赤色),所以阿卡加就成為了這塊無名之地的通稱。

阿卡加境內鐵工廠特多,王國統治時代素來是重工業的要地。社會主義份子在阿卡加的活動非常積極,他們的努力刺激了阿卡加在革命狂潮中高舉赤旗,推翻了王國派遣的總督,並且依照國際社會主義宣言,建立了全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實行計劃經濟大力扶植工業,以總書紀為國家領導人。

阿卡加的陸海軍在開戰當天就受到法蘭妮大公國軍奇襲而覆滅大半,首都淪陷後繼續艱苦的遷都抗戰,直到九六五年年底才在聯邦盟友的協助下,重建起自己的軍隊,對王國發動了奪回失土的戰爭。

由於法蘭妮大公國在阿卡加境內失控的掠奪與資源收刮行為,使得阿卡加當局處心積慮想要說服盟友,支援其跨海在法蘭妮境內開闢第二戰場的復仇計畫。


《諾威奇亞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Norvikia)》
諾威奇亞是最晚正式加入沙諾和聯邦的一國,它的面積廣大、物產豐富,但是由於居民主要從事所需面積龐大的畜牧業,而且貴族階級又在此地圈起大片大片的私有地,使得這個地區並未受到多少開發。

因為諾威奇亞各地的人口分怖十分稀薄,集中在特定都市的居民又有截然不同的文化與生活習慣,因此在當初建國時採取了跟胡林克相近的聯邦制度。但是由於在一段時間之後,有部份諾威奇亞資本家轉投資輕工業與農產品加工業,要求政府強制對其他聯邦鄰國與王國的工業製品給予高關稅來保護本國產品,因此追求一個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甚至還為此爆發了總統選舉的糾紛事件。

在那之後,諾威奇亞合眾國修改憲法,實施以中央政府為主導的總統制,大型工業建設也得以陸續出現,經濟與產業開始有了飛躍的成長,可是各州政府的自治權也就等於名存實亡了。

諾威奇亞在聯邦與王國開戰後,由於接替索貝瑞爾與阿卡加因為國土淪陷而短缺的生產需求,王國實施對胡林克與雷貝馮的潛艇戰也使得造船業出現大量需求,而使得國內的工業迅速擴張成長,經濟力達到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高峰,其總統也漸漸地在聯邦六國中得到較高的發言權和影響力。與王國關係不算好也不算壞,雖然國民相當支持援助索貝瑞爾與阿卡加的國策,但是對於繼續戰爭和開闢第二戰場顯得有些遲疑躊躇,民意正在悄悄轉向反戰。


《雷貝馮與諸島國協(Commonwealth of Reebavon and Islands)》
雷貝馮是聯邦六國中,唯一一個革命過程不曾流血而是和平轉移的政府。原本王國派駐雷貝馮的總督就是親當地居民的開明派,在革命發生之後,這位末代總督非常明智地敞開總督府大門與民眾協商,並且同意交出政權。在那之後,雷貝馮建立起了健全的內閣政府體制,穩健地將國家帶向富強之路。

由於這樣的特殊背景,雷貝馮與王國的雙邊關係素來並不差,直到開戰前夕,仍有三分之一的雷貝馮工商企業有王國方面的資金介入,而這些投資者多半都是這位總督的親朋好友。

雷貝馮是散布在大陸東南方海域上的海洋群島國家,因此貿易非常發達,幾乎持有聯邦船舶噸位數的四成左右,也擁有非常強勢的海軍。雷貝馮也是聯邦境內教育與科學最為發達的國家,尤其是醫學、化學、法學與商學方面,雷貝馮的國立大學在世界上擁有非常高的評價。

在與王國開戰之後,雷貝馮的貿易業和航海事業受到極大的衝擊,而且因為國內子弟兵死傷慘重,因此輿論傾向於反戰。


《厄錫安同盟共和國(Allied Republic of Urxian)》
位居聯邦本土的中央部,國土雄據阿爾皮卡山脈之巔,唯一不靠海的聯邦成員國。厄錫安是聯邦六國中面積最小的一國,但在革命爆發之初,由於厄錫安百姓多半都是強壯的山裡人,又經常在農閒時下山擔任傭兵賺取外快,民風強悍、體魄強健,曾在戰場上多次給予王國討伐軍重創,因此得到聯邦成員國的一致尊敬。

厄錫安的政治體制也是偏向地方分權,而且此地自古以來就非王國領土,從上古時代的「盟約者國」時代就擁有完備而悠久的共和體制,即便在王國的勢力到達極盛時代的那段時間,也依然無法平定厄錫安全境,最後只得承認厄錫安的獨立地位,只要求其以每年交出一定數目的黃金作為納貢費。

由於在六國中有長達八百年的悠久共和歷史,而且地勢易守難攻,又有地利縱深之優勢,因此,被選作聯邦政府的所在地,該地的居民靠著從事服務業和觀光業,而獲得了富庶的生活條件。


《胡林克聯邦共和國(Federal Republic of Hullink)》
位居聯邦東北部的胡林克半島,是全聯邦緯度最高的地區,其國民與漢密斯王國的血統最為接近。胡林克當初據說是漢密斯的逃犯與海盜建立的國家,直到漢密斯王國把勢力延伸到這一帶之後,才納入王國的統治版圖。

由於胡林克人民的祖先是海盜,自由自在的豪放民族性讓他們無法忍受漢密斯王國日益增加的賦稅,是聯邦六國中最早發難起義推翻總督的一個國家。胡林克由於國內多峽灣與冰河地形,形成了各州獨立自治再共組聯合政府,再推派出政府主席的地方分權制局面,而且直到今天仍然保持這種情形。

胡林克掌握了聯邦北部海岸的大部份海運事業,而且在開戰前與王國貿易關係十分密切,居民也都對漢密斯王國抱有好感,但是在與王國開戰之後,受到王國潛艇與機動艦隊的猛烈攻擊而損失慘重。



【國體政治】
國家領袖:
六國各國自有公民選舉,選出其國家領袖,平時對自己國內負責,外交上則會共同討論決策。

政治體制:
六國各有體系,內政分別獨立,唯獨對外跟外交關係上,統一口徑。



【人口分布】
本土總數約1億5千萬人。



【貨幣及語言】
貨幣:
1達勒(Dollar) = 100分(cent)
達勒紙鈔之面額:100達勒紙鈔、50達勒紙鈔、20達勒紙鈔、10達勒紙鈔、5達勒紙鈔、1達勒紙鈔
分硬幣之面額:50分硬幣、10分硬幣、5分硬幣、1分硬幣

語言:
共通語(通稱聯邦語)為官方語言,部分地區也說漢密斯語跟法蘭妮語。



【宗教】
六大成員國皆以十字教為主。



【進出口】
進口大宗:各種原物料,其餘未設定

出口大宗:各種工業加工品及軍火等



【外交現況】
967年持續與漢密斯王國、法蘭妮戰鬥,雖同時有對帝國宣戰,但雙方並沒有實際上的軍事對戰行為。邦交方面,與西方最大的央帝國維持友善的關係,外交方針上持續協助民主勢力抬頭。當前迫切的努力,想盡辦法輾掉、拉攏漢密斯王國的盟友。不過最近卻對友邦聖克勞茲民主共和國的許多行為感到頭痛。



【國力評比】
工業技術
★★★★★
受惠於生產線制度,擁有世界第一的總生產力和最低的商品成本,民間企業與政府也持續投入大量資金在改良生產方式上,是目前全世界最成功的工業化地區。在工業精度方面也能夠準確的拿捏,雖然偶有瑕疵品,但整體來說仍以穩定的產品居大多數。

冶金
★★★★☆
除了本身開採的量之外,因為控制了海洋,因此有辦法從南方大陸和希菲爾大陸引進大批的稀有元素和罕見礦石,幾乎可以隨意進行各種合金和複合材的製造。但遺憾之處在於,至今對鐵礦的除硫技術成本依舊太高,使得鋼材強度無法達到真正完美的等級。

化學
★★★☆☆
主要的成就集中在醫療和生物科學方面,由於醫藥和生物學的發達,對於抑制傳染病、改進公共衛生、開發抗生素等方面都取得了極大成果,不考慮戰爭的話,其國民因病死亡率是世界最低的。然而在工業化學上,因為大部份都直接從王國引進,在開戰前並未累積足夠的研發能量,再加上天然資源製品的成本遠比化學製品低,幾乎沒有實用的發展。

物理
★★★★☆
在電磁學、理論物理、高等數學等方面擁有極高的研究成果,除了很早就開發出雷達之外,在經濟波動理論、計算機研究等方面都是領先世界的地位。但到目前為止都僅止於理論階段,尚未有更多實際應用的例子。

航空
★★★★★
因為是飛機的誕生地,所以在航空工業這方面無疑是世界最有經驗的先進國。在飛機的設計哲學這方面是以引擎為最主要的考量,幾乎都是先選定引擎才開 始設計所用的機身。聯邦製的飛機具有便宜、堅固、火力強大、優秀引擎等諸多優點,不僅僅在軍用方面,在民間市場上也是廣受好評的。在960年代末就擁有能夠輕易超過2000匹、3000匹馬力的強力發動機,無疑是聯邦發展航空工業的最大後盾。

造船
★★★★★
聯邦慣於使用「裝配線」的方式來造船,除了較大型的船舶需要在乾塢裡一體成形之外,一萬噸以下的船隻幾乎都是在不同的幾個小工廠同時趕工,完成部件之後送到一個港口去組裝下水的模式,這種制度具備極高的效率,同時也意味著船隻間具備高度的零件共通性。因為接過大量的造船訂單,在造船方面的經驗累積十分豐富,往往能夠顧慮到成本、速度、積載等條件的平衡,打造出符合訂購者需要的產品,因此擁有收益極大的造船與海運事業。

車輛
★★★★★
除了引擎太大導致車體跟著過大,還有耗油量太高等問題之外,聯邦製的車輛在價格、性能、可靠度上都是無可挑惕的優秀。因為國內市場龐大,再加上汽車的單價並不高,使得幾乎絕大部份聯邦的男子都具備開車的技能,和對機械一定程度的基礎知識。除此之外,由於政府有頒定一套共通的技術規格,所以使得不同的廠商製造的汽車,都能夠以同規格的零件修理與改造,成為在市場上最具競爭力的要件。

軍火
★★★★☆
能夠以穩定的品質生產半自動步槍、全自動輕兵器等輕火器。在中小口徑的火砲方面,有著優異且超水準的表現。但在大口徑火砲方面就顯得較為欠缺關鍵技術,尤其是彈藥的初速低於其他國家的平均水準、砲身構造上的精準度也較王國製品要稍差。即使如此,聯邦製的槍砲仍是世界上的一流水準。在價格上也是相當合理,而且互換性和發展性高,貨源也無匱乏之虞。

民生
★★★★★
沙諾和六國毫無疑問是世界上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電視機、收音機等大眾傳播媒體在民間相當普遍,電力和自來水、瓦斯管線等設施均十分齊全,基本上電燈已經完全取代煤氣燈和油燈。車輛的普及率約達到25%,而且每年都在不斷的增加中。鐵路和公路的鋪設率也相當高,在鐵公路無法穿越的阿爾皮卡山脈地方則有發達的民航業,聯邦經濟圈境內的交通無疑是相當發達的。糧食的生產量豐富,足以外銷而有餘自給自足。



【著名城市】
塞德威(Seadway)
索貝瑞爾的首都。

傑托(Jattol)
阿卡加的首都。

威尼斯根(Wenyskon)
諾威奇亞的首都。

加基斯頓(Kakeeston)
俄錫安的首都。

納德諾(Nodnol)
雷貝馮的首都。

漢達爾(Handal)
胡林克的首都。



聯邦海外屬地與殖民地(967年)---綠色(本土)、藍色(殖民地)
圖檔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國別史】民主、自由與正義的絕對擁護者:沙諾和聯邦
文章發表於 : 2010年 8月 10日, 13:14 
離線

註冊時間: 2010年 3月 13日, 15:19
文章: 40
沙諾和聯邦她的國力會不會訂得太高啦?? 那 王國 玩個什麼東西啊?? :shock: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國別史】民主、自由與正義的絕對擁護者:沙諾和聯邦
文章發表於 : 2010年 8月 10日, 18:41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3
文章: 449
唔呼呼,聯邦可是風硝世界中數一數二作弊的國家啊。﹝另一個和聯邦爭第一的作弊國家是簡稱王聯的特瑞希瓦爾特聯合王國。﹞

其實聯邦的國力請大概可以想成是美利堅合眾國。

_________________
室內空調,你是人類的救星、革命的發明、民族的燈塔、文明的長城!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國別史】民主、自由與正義的絕對擁護者:沙諾和聯邦
文章發表於 : 2010年 8月 11日, 00:46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6月 11日, 10:00
文章: 1315
王国是上上任列强笔头。时间是7世纪—820年代。后因远征希菲尔失败、大陆革命和普雷斯坦独立而元气大伤。
王联是上任列强笔头。时间是820年代—920年代。后因双皇战争和贸易战争败北而元气大伤。
现在的列强笔头是联邦。国力当然……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國別史】民主、自由與正義的絕對擁護者:沙諾和聯邦
文章發表於 : 2010年 8月 11日, 01:03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3
文章: 449
vanmor 寫:
王国是上上任列强笔头。时间是7世纪—820年代。后因远征希菲尔失败、大陆革命和普雷斯坦独立而元气大伤。
王联是上任列强笔头。时间是820年代—920年代。后因双皇战争和贸易战争败北而元气大伤。
现在的列强笔头是联邦。国力当然……

不不,王聯只是不能滿世界亂跑而已,國力還是很強大的。就算光論海軍噸位的話,王聯在革命之前應該都會是風硝世界第一。

其實我曾開玩笑地說道風硝世界第一定律是全世界一起來堵特瑞希瓦爾特﹝第二定律是在不違反第一定律的情況下,王政國家與共和國家不合。﹞,就可以想見王聯一直是以一國之力對抗全世界的了。

_________________
室內空調,你是人類的救星、革命的發明、民族的燈塔、文明的長城!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國別史】民主、自由與正義的絕對擁護者:沙諾和聯邦
文章發表於 : 2010年 8月 11日, 22:17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6月 11日, 10:00
文章: 1315
嗯,王联实际上是在与帝国系国家处于敌对状态的同时,同时和央、玄、联邦、王国冷战……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國別史】民主、自由與正義的絕對擁護者:沙諾和聯邦
文章發表於 : 2010年 12月 18日, 21:08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沙諾和聯邦的產業進步史

───早在獨立建國以前,當所謂的「南方六邦十九省」都還是漢密斯王國領土時,沙諾和六邦就早已在世界經濟中佔有很大成份的比重。

世界上最大的羊毛產地、世界上最大的蘋果、柑橘、桃子等溫帶水果類的產地、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產地…這些物產似乎並不顯眼,但是很快地,這些東西就將支撐起沙諾和步向工業化大國的道路上。

大陸革命戰爭的爆發不只是對漢密斯的重大打擊,同時也是對沙諾和六邦的晴天霹靂。819年起獨立戰爭正式本格化,六邦均舉起反旗之際,就已經有一部份革命領袖指出了沙諾和六邦未來將面對的幾個不可迴避問題。

由於漢密斯統治時代,基於反亂和成本效益的理由,奉行「工業北部、農業南部」的產業分工政策,因此除了造船和帆布紡織等航海相關的技術外,沙諾和六邦竟處於沒有任何一個專業的金屬加工廠之尷尬窘態。因此,獨立之初的革命軍甚至無法自製火砲槍彈,只得繳獲王國軍的武器使用,甚至連子彈都要從漢密斯兵制服上拔下的鈕釦來燒融再利用。

雖說地方上不是沒有懂得維修農具與五金器械的鐵匠,但那畢竟是與能夠實用化的水平相差甚多,因此六邦中唯一一個擁有建制化軍隊的雷貝馮,打從立國之初就用盡門路從海外尋求能夠援助聯邦的盟友。於是、聖克勞茲和梅菲斯特這兩個希菲爾大陸國家遂成為聯邦獨立運動中相當重要的影之推手。

聖克勞茲因為本身即是共和制國家,因此打從一開始對於聯邦獨立的贊助便可說是帶有半官方背書的政策,雷貝馮建國初期靠著大量輸出原物料以及保證最惠國待遇等條件,從聖克勞茲輸入了總數約2500噸的白銀,這批白銀後來被雷貝馮作為發行其銀行券「雷貝馮達勒」的本金,隨後因其可靠良好的信用,陸續被聯邦各國採用,在840年代中期成為了六國的統一貨幣。

同時,作為曾與漢密斯激烈絞戰的敵國梅菲斯特,雖未給予聯邦官方的支持,但是位於阿蒂提亞大陸的幾位殖民地總督均基於打擊王國的思維,而私下給予聯邦支援贊助,包括軍火、金屬、雇傭兵、職工技匠的輸出等。時至今日,胡林克仍隨處可見帝國移民留下的地名:諾陶芬(Neutaufen)、倫斯朵(Rumsdorf)、道林根(Dornlingen)等工礦大城之名均是這個時期留下的產物。

有了聖克勞茲那裡得來的第一桶金,再加上從帝國輸入的軍火和冶金技術,獨立戰爭第三年的821年,正當革命軍在威西尼亞的戰場前線遭受前所未有的大挫敗時,胡林克人在漢達爾打造出了一口銅、金、錫混鑄的獨立鐘。

這口獨立鐘不只是向全世界宣揚六邦百姓對於獨立、自由、民主的渴求,更是象徵著聯邦最早的一次近代工業成就───掌握了鑄鐘技術,也就意味跨過了可以大規模鑄造實用火砲的門檻。

821年的戰事最後以這年冬天的奇蹟般逆轉勝而告終了,翌年春天王國軍從索別瑞爾撤退,回到威西尼亞的國境上駐紮,對革命軍而言他們恰似贏得了這場戰爭的無言勝利。

獨立戰爭成功後,大陸革命會議也改組為六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聯邦議會,六國約定彼此開放國境、取消關稅、對內不行使秘密外交,一切資訊公開共享,並結成有事相互支援的軍事同盟。然而聯邦結成後,除了邊境國索別瑞爾與山地國厄錫安之外,其他四國均對未來抱持過度樂觀的看法,特別是以海事為生的雷貝馮與胡林克,在獨立成功後就解散了革命軍,以減輕財政壓力投入到商船隊的經營上。

在825年時的聯邦,偌大之地卻只有索別瑞爾的六萬兵力,與厄錫安的七千名義勇兵可供戰鬥;諾威齊亞全國上下只有八百二十名常備軍人,而雷貝馮陸軍更是只有一個砲兵聯隊二百八十人共十四門砲的兵力。總的來說,聯邦全員當時共有一千兩百萬人口,總計也只有不超過十萬人的正規軍,但在這個時間點似乎也沒人發現這種情況有多麼不妙───對於獨立後的聯邦諸國而言,當務之急是盡快使一切經濟生產恢復軌道。

由於產業上的極端不平衡給獨立戰爭帶來諸多苦果,因此聯邦六國無不積極發展工業,向海外各國提出了極端有利的移民招攬條件。

例如說諾威齊亞,獨立當時該國有80%的國土為森林所覆蓋的無人區,全國人口只有二百六十萬,在如此稀薄的人口密度下根本談不上有效掌握乃至開發國土資源所需。因此諾威齊亞在827年制定了「放領地法」:外來移民入境後,凡是在政府指定的開拓指定地上圈地,並定居十年且期間未曾離開放領地達18個月以上者,就可永久獲得放領地的土地產權。在這十年的開拓期裡,放領地上的一切收入盡數免稅。

阿卡加、胡林克等國也都陸續制定了類似的法律。已經開發飽和或是本身地力負載就有限的國家,如索別瑞爾、雷貝馮、厄錫安則鼓勵外國技工移居本地,並且給予技術移民「移居後十五年免稅、創業補助款」等多項優惠,積極吸引海外移民的遷入。

在這接下來的一個半世紀,聯邦的人口從建國之初膨脹了十五倍,遠超過正常的自然增加率,因此也可以說,聯邦本身就是一個相當異類的移民國家。

建國之初,聯邦商船在各地打劫王國船貨以行貿易,約莫到了830年代局勢緩和後,販賣的商品也逐步轉換為本地出產的各類原物料。而當時出口最大宗的棉花、羊毛對象,是革命時代曾經有過一段蜜月期的聖克勞茲。原本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是漢密斯,但聯邦貨品卻因為漢密斯的禁輸封鎖措施而不得其門而入,於是只得飄洋過海來到海對岸的希菲爾大陸加工為各種織物與成衣。

同時,由於830年代漢密斯王國與梅菲斯特帝國之間的外交關係在艾瑟兒公主的中介下獲得了修補,而帝國也警覺到共和主義者的聲浪亦有透過梅菲斯特裔僑民逆流回本土的問題發生,於是對聯邦採取了冷淡的應對態度,並嚴打共和主義份子的地下活動。

於是也只能去聖克勞茲了。理所當然地,加工品的附加價值遠比原物料要值錢多了;聯邦諸國輸出的原物料在聖克勞茲加工的結果,是促進了聖克勞茲的工業發展並讓大多數的利潤落入了外國人手中。

對此,以貿易為最大經濟活動的雷貝馮政府召開了一個貿易委員會,並隨後擴大為聯邦六國都有派遣代表參加的官方組織。身為後進國家的聯邦若不想淪為他國的經濟殖民地,則得採取非常之手段來增加競爭力才行。

836年起,聯邦政府制定了「專利保護法」,聯邦專利局將以高額金錢收購各類機械、藥品等發明的藍圖或配方,並給予發明者50年期限的獨佔專利權。不過這套專利保護法也有另外一條惡名昭彰的附約───「也歡迎海外已經發表過的發明專利來到聯邦申請。」

於是這條被戲稱為「山寨法」的條例通過後,世界各國的技術學者或工匠技師無不爭先恐後帶著自己的知識與發明來到聯邦,以申請熱騰騰的達勒與專利權證書。

從漢密斯帶著飛梭機、紡紗機、織布機等最先進工業機械設計藍圖的技工,冒著被處以大逆之刑的風險也要潛渡至聯邦境內,為的就是那高額的專利金與無限利益的專利權。為了防堵這些產業間諜,王國財務尚書甚至還成立了「國境稅警」此一特務機構來抓捕技術逃民,但仍絲毫無法阻止技術外洩的大趨勢。除此之外,也有不少聰明人抓住梅菲斯特與漢密斯交好的這個漏洞,經由移民梅菲斯特再移民沙諾和的三角輾轉方式來偷渡成功。

很快地,在840年代起,聯邦各地便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了本土的紡織廠,礦山裡也陸續導入了新式的蒸汽機與軌道礦車,越來越多的煙囪在廣大的國土上豎立起來,聯邦經濟也於是逐漸邁入欣欣向榮的黃金時期。

848年,聯邦的出口額度首度超越聖克勞茲;860年,僅僅雷貝馮一國的出口額度就已經追平了聖克勞茲,聯邦六國的產值總和已經達到了聖克勞茲的三倍。

然而黃金時代的到來也就意味著貪腐的成正比增加,相較於帶有濃厚國家計畫色彩的漢密斯式產業指導方針,聯邦的產業經濟繼承了獨立前的漢密斯模式:百分之百的自由放任主義。於是在資本家肆意兼併、以大吞小的活動下,聯邦各國的經濟逐漸被幾個特定的大型財閥所把持,而這些大財閥以巨額資金贊助右翼政治家,協助他們在選舉中贏得優勢。

「蒸汽驛馬車大盜羅傑斯」的故事在聯邦算是家喻戶曉的活傳奇。而這位搶犯為何會聲名大噪,就在於他率眾襲擊聯邦最大投資銀行共和信托的金庫運輸路線,除了創下聯邦史上首例結伙搶劫案外,同時也是當時最高額(一百六十萬達勒)的單一劫案金額紀錄。羅傑斯被捕後上絞刑台前仍不知悔改地高呼「我只不過是解放不義之財而已!」卻被聯邦六國的大眾普遍讚揚,成為那個貧富差距日增的不公不義時代下,一個不見得符合事實但卻合乎大眾期待的「義賊傳說」。

就在這種腐敗非道的世風日下之際,一次突如其來的事件卻顛覆了原本主導聯邦的資本主義財閥政治局面,也打碎了獨立以來鬆懈廢弛的無軍備主義。那就是861年爆發的「罐頭戰爭」。

戰爭的起因是,861年3月12日,聯邦水果公司的貨船「芭那那」號被榭黎斯海軍扣押,民眾群情激憤,因此而引爆了罐頭戰爭。當時聯邦各國的媒體輿論一面倒地支持對王國開戰,但是在時隔百年後的近代,倘若認真分析檢討起來,其實王國或聯邦雙方的史家與政治人物或許都有意無意地想要遮掩罐頭戰爭的醜事吧。

好比說,芭那那被扣押的海域並非在該船預定卸貨地的耶尼斯坦,而是在榭黎斯南部的阿慕德娜外海;接獲情資前往攔截的榭黎斯海軍並非受到漢密斯官方的指示,而是因為截收到異常的電報通訊才來到該海域埋伏;在謝赫克勒外海迎擊聯邦艦隊的漢密斯艦隊甚至是早在芭那那號被扣押之前的3月10日便已經出海…種種跡象均顯示罐頭戰爭是一場被有意挑起的戰爭。

但是,這一切的黑幕在被解開之前,兩大勢力依然是很熱心地投入這場久違的大戰之中。就好像許久不見的老朋友似的,遺忘了漢密斯這個敵人很久的聯邦,與漠視沙諾和很長一段時間的王國,先是在海上,然後是陸上,都匆促且沒什麼準備地地投入了這場產業革命時代的第一戰。

相較起完全鬆弛到極點的聯邦,致力於撲滅國內共和份子的王國軍好歹是稍佔點上風的。由於有著數量、火力、後勤的全面優勢,王國陸軍越過國境進入索別瑞爾境內時,於戰爭初期取得了節節勝利。

同時,海戰之中也由王國海軍贏得了謝赫克勒海戰,開出了初戰紅盤的佳績。如此一來,總算意識到「這是一場戰爭!」的聯邦諸國才猛然警醒,發覺先前對於「芭那那」號事件採取強硬態度卻沒作好準備的挑釁舉止實在是不智之舉。

聯邦議會為了援助孤軍奮戰中的索別瑞爾,於是在當年4月組成了聯邦軍事委員會,以厄錫安義勇軍為第一陣,以聯邦軍的名義向前線增援兵力。這也是「聯邦軍」這個名詞首次出現在歷史上的瞬間。同時,阿卡加、胡林克、諾威齊亞、雷貝馮等武備鬆弛的四國則加緊腳步動員徵兵,預計在當年7月與10月再增派第二與第三波遠征軍前往索別瑞爾助戰。

罐頭戰爭第一年的戰況,對雙方而言都是可怖且前所未有的放血───以近現代化的槍砲,實施線列戰時代的戰術,慘重的傷亡也就成了必然的結果。僅蘭奧亞會戰一役,五天的會戰中就有三萬王國軍和兩萬聯邦軍陣亡;持續至861年冬季,兩軍的總傷亡達到了王國16萬、聯邦12萬的難以想像數字。

聯邦軍事委員會的主席霍曼˙奧瑞德不禁感嘆:「只不過一年光陰,就流出了比獨立戰爭更多的血。」

隨著聯邦軍第二與第三波的增援到來,罐頭戰爭於862年起逐步進入聯邦的戰略反攻階段。原先王國軍死傷慘重的局面被聯邦軍的大量流血所取代,為了逐一攻陷那些原屬於索別瑞爾的國境城塞,聯邦軍在這一年付出了20萬人的傷亡來交換王國軍15萬的死傷。

海戰的層面也令聯邦政府首腦感到沮喪無比,青澀的聯邦海軍根本無力與規模龐大的王國海軍主力艦隊正面決戰,而只能以小規模的分艦隊到處襲擾王國商船打打游擊,雖然透過傳媒宣傳而對激勵民眾士氣層面有不少幫助,但卻無法改變戰爭期間聯邦貿易經濟大受箝制的事實。

863年春季,王國軍開始全面自索別瑞爾邊境撤出,轉移至威西尼亞境內構築良好的第二線工事準備迎擊聯邦軍。「我們不妨來比賽放血吧,要讓南方人的血在古斯塔夫防線上流光!」王國的兵部尚書如此說道。

雖然聯邦政府計畫將部隊北上反攻威西尼亞,但是在幾次血腥的要塞攻略戰後,前線兵士卻彌漫著一股厭戰氣息,諾威齊亞、雷貝馮、胡林克等地的都市也陸續開始了逃避徵兵的暴動,局勢逐漸演變成聯邦軍得分兵進駐國內各大都市戒嚴的不安局面。

平時缺乏兵役準備的惡果開始浮現,顯然這樣狀況的聯邦是沒辦法繼續久戰下去了,最後聯邦政府就在不知該繼續北進亦或是就此停戰的兩難下,王國財務尚書率先提出了「分割架構協議」的概念。兩國可以暫時放下政治的對立,先就帶來軍事衝突的根本問題───也就是貿易摩擦這個項目,進行獨立而無關乎政治的單純磋商。

864年「梅茵蘭貿易條約」的簽訂雖然沒能解決政治上相對立的兩極岐見,但卻成功地為這場罐頭戰爭鋪好了下台階,在面子裡子均得到一定滿足的情況下,兩軍的士兵都歡呼地迎接和平的到來。

戰爭之後隨之而來的是一連串的檢討,從此之後聯邦各國均開始實施長短不一的兵役制。索別瑞爾與阿卡加實施全國男子兩年制的義務徵兵,胡林克與諾威齊亞也都設立三個月的國民兵役,就算是沒採用徵兵制的厄錫安與雷貝馮也都擴增了國防預算,大幅追加了常備軍的規模。其中,諾威齊亞為了防範罐頭戰爭期間的城市暴動再度發生,還下令收繳民眾槍械,並成立國家警察以強化對內鎮暴的效能,儘管行使之初遭受到廣泛的反對,但最後仍強行實施並強化了國家權力。

擴軍帶來了繁榮的軍備商機,更多的制服、槍械、大砲刺激了軍火廠商一一成立,更多優秀的發明家前往聯邦兜售新的武器藍圖;在接下來三十年,原本局限於紡織和食品加工的聯邦輕工業也逐步轉換到以煉鋼、造船為主力的重工業。

但是對於罐頭戰爭爆發的原因,民眾卻是迫切地想要知道理由。直到882年,雷貝馮的經濟日報記者發表了震撼性的報導───也就是「聯邦水果公司陰謀論」。這篇報導揭發了許多聯邦高官接受企業行賄,為了南方大陸的經濟利益,而以企業為白手套進行革命輸出,甚至是挑起戰爭以刺激經濟景氣與軍火貿易等內幕消息。

雖說政府高層理所當然的對這種陰謀論是否認到底,但是這起事件卻引起了許多人對於「聯邦水果公司」這類在幕後執聯邦經濟牛耳的大財團真面目的興趣。於是在媒體的窮追猛打下,越來越多弊案遭到揭發,礙於強烈的民意壓力下,聯邦政府也被迫得對這類特大財閥開鍘了。

898年雷貝馮政府通過反托拉斯法案,聯邦其餘各國也隨後跟進,聯邦水果公司於是遭到了致命的打擊。基於「大規模經濟犯罪」「名實不符的廣範圍業務經營」 「不當地預謀獨佔市場」與「破壞公平交易原則」等罪狀,於901年駁回上訴,宣判聯邦水果公司因觸犯反托拉斯法,而勒令解散分割其為九個公司。

反托拉斯法的實行,可說是結束了聯邦的一個時代;邁入新世紀的聯邦,不論在軍事力、經濟力上都已經成為世界排行前四的名正言順列強,雖然有著與王國對抗的沉重軍費壓迫,但是在920年的破冰之後,解開了這份枷鎖的聯邦經濟開始無止盡的一飛衝天,將王國遠遠甩在腦後。

雖然還欠缺萬國認可的國際地位───但是聯邦政府稍後就將會在貿易戰爭中證明他們對於捍衛國益所願付出的決心。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國別史】民主、自由與正義的絕對擁護者:沙諾和聯邦
文章發表於 : 2012年 9月 27日, 22:45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4月 1日, 22:25
文章: 831
阿卡加共和國到人民共和國的簡史(815~847)

做為全世界第一個標榜社會主義政策的國家,阿卡加其獨一無二的政治制度"人民民主制",一直是政治家與社會學者們所津津樂道、且不斷有人進行研究、分析、討論的話題。

為何阿卡加會走上與其他聯邦諸國不同的發展之道,並構成這樣的政治制度,始終是個爭議不休的議題,但大體上多數人同意,梅茵蘭與漢密斯習慣法的殘留痕跡、以及該國獨特的地理環境,形塑了其傾向分權而非集權、左傾而非右傾的民族性格與社會形態。

阿卡加地區位於阿爾皮卡山脈群峰的西起點,境內多活躍火山與高低差劇烈的地形,這為當地帶來了豐富的礦產、肥沃的土地和破碎的地形之地理條件。基本上大多數阿卡加的古城都集中在山與山之間的河谷平原中,河川與山脈隔離了個別的城鎮與村落,結果是形成了無數小單位的城邦國家自治體單位。以致於中世紀時梅茵蘭與法蘭妮雖都曾嘗試入侵這一個地區,但是卻都因為征服曠日廢時而讓步採取了懷柔當地城邦國家,允其在納貢臣服之餘維持當地的自治權。

大致上阿卡加諸邦歷經數百年的朝貢,朝貢的對象來來去去,先是梅茵蘭、後是趁亂接收前者版圖的法蘭妮、最後是承繼其勢力範圍的漢密斯,他們對於臣服並不感到屈辱,而是習慣地將之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只要自治權得以保留便不加以反抗,可說是相當地逆來順受。但是、直到漢密斯王國併吞阿卡加之後,才開始導入了封建制度,嘗試以強硬手段將阿卡加整合進一個"漢密斯化"的國家版圖之中。

漢密斯派駐當地的總督嘗試以傳教、駐軍、派遣王國來的開拓民、開拓領主等方式,強制改變當地的城邦自治體社會形態,結果此一粗暴的行動是導致了7~9世紀間兩百餘年阿卡加住民與漢密斯移民的嚴重衝突,此一民族衝突的糾紛過程中,卻也逐漸令原本只知城邦自治體的阿卡加人,逐漸凝聚成為一個有國族意識的命運共同體。約莫在790年前後,成立了一個由擁有留學漢密斯經驗的阿卡加裔學生組成的地下黨團體"阿卡加解放戰線",此後"阿卡加解放戰線"遂以匿名出版的機關報、雜誌、傳單,及游擊式的演說會、恐怖襲擊等手段,一邊宣揚城邦時代的自由光榮傳統,一邊教育民眾試圖喚起阿卡加人的奮起以推翻漢密斯暴政,恢復城邦時代的自由時光。

即使如此,阿卡加人還是在815年起打響的大陸革命戰爭中,顯得相當態度被動且反應溫和。在北方鄰居的胡林克、索別瑞爾與厄錫安三國陸續成功揭起反旗之後,"阿卡加解放戰線"的成員於819年底進行了秘密的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會中同意時機成熟,遂響應了山北革命先行者們的反王國行動,各地組織的革命軍成功發動起事推翻了總督,並將總督與各地的貴族領主俘虜起來。

做為阿爾皮卡山顛之南第一個響應革命的國度,這引發了諾威齊亞、雷貝馮接連推翻王國統治的骨牌效應;在821年的激戰中與其他聯邦成員國併肩奮戰,阿卡加士兵的頑強和堅忍亦贏得了五邦盟友的讚許。然而,就在戰後開始討論六國是否該統一起來組織一支革命軍,並建立聯合政府以對付未來極有可能發生的"王國報復性入侵之威脅"時,阿卡加人卻率先表示了否定的態度。主導阿卡加獨立運動的解放戰線運動,鼓吹的政策核心就是恢復城邦時代的自主精神,對於被編入一個超國家政府之下,特別是軍事、政治、經濟層面上的合作,均感到有種強烈的不安感。

儘管冒著被索別瑞爾人評為"膽小鬼、懦夫、失敗主義、妥協主義"的辛辣批評,但到最後阿卡加僅同意簽署了繼承共和同盟的聯邦憲章中,關於共同協防方面的條文,而拒絕與其他聯邦五國同進同退,縮回了自己的小山溝裡,單獨向漢密斯王國交換俘虜並簽署了停戰協議。

在那之後,阿卡加解放戰線於822年改組為獨立黨,一方面在戰後成立一個統籌阿卡加諸邦向聯邦五國發表統一聲明的共和國政府,另一方面也持續對內進行宣傳、主張阿卡加人拒絕了更進一步的六國整合體系,乃是光榮的自主獨立路線之第一步。對於漢密斯殖民統治時代,一個強大中央政府壓迫下的記憶猶新的阿卡加百姓,對於此一結果感到非常欣喜。建國之初的阿卡加政府基本上是過去城邦時代自治市政府的放大複製版,市議會成為城邦代表議員組成的國家代表議會,而國家代表議會中再選出政府首腦與執政內閣。

獨立黨在那之後持續以一黨執政的模式運轉了15年,在這期間的政策,姑且可以說是徹底的自由放任---廣受阿卡加人信賴的傳統方法。但是、在836年聯邦議會制訂惡名昭彰的山寨專利法,並且於接下來10年進行著飛快的工業化與經濟起飛之高速成長中,獨立黨政府的"以不變應萬變"之口號遂再也無法通用於日新又新的局勢了。

也許阿卡加人也對他們革命時期併肩作戰的伙伴,特別是鄰居的索別瑞爾和諾威齊亞之發展感到了不安。作為"聯邦水果公司"這類大托拉斯的發祥地,諾威齊亞國內的大片富饒平原農地,被大資本家瓜分為巨大的牧場和果園,無數農民被迫放棄了自己的土地趕入都市,促進了廉價的勞工與更進一步的工業化。索別瑞爾國內則被握有鐵道經營權和金融機構的財閥所控制,政府成為了財閥的代言人,更制定了有利於富人的財產限制投票法。

獨立黨內部對於是否該隨其他聯邦成員國的腳步,一同搭上經濟發展的順風車,產生了決定性的分裂。一派左傾的獨立黨人開始指責現政府接受了聯邦共通貨幣達勒的議案,是引進托拉斯資本奴役人民的第一步,這些左派政治人物的激進批評,迫使政府決定開除這些左傾者的黨籍與公職,以順利推行其政策。但如此一來,獨立黨試圖使政府內部一言堂的手段使得不滿現政府的異議人士找到了新的攻擊理由,"漢密斯時代的言論取締再現江湖!"、"言論自由的消失後、下一步就是人身自由的消失了!"

847年,在民氣可用之下,脫黨者與黨外異議者結合起來,成立了社會主義人民黨,並依梅茵蘭帝國時代向皇帝請願的老規則,集結了一萬人的連署後向政府遞交了實質為最後通牒的請願書。由於事實上支持社會主義人民黨活動的人數可能有超過百萬以上,因此這一萬名連署者均是精挑細選過的社會知名權威、菁英,甚至也不乏國外的知名學者和勞工運動家,大大地鼓舞了社民黨人的士氣。

大致上請願書的簡要內容如下:
1.今後所有重大政策決定,除了代議士組成的政府之外,還需經過公民投票認證的程序才具有法律效力。
2.取消一黨專政、朝野共組聯合政府。
3.制定取締托拉斯財閥的法令。
4.在憲法中將人民有權挺身對抗暴政的自由予以明文化。

時任獨立黨總裁兼共和國總統的塔爾斯‧拉馬對於這份請願書的回應是---
"這是政變!不折不扣的政變!這分明就是陰謀顛覆份子的叛亂聲明稿!"

拉馬總統決定出動軍警察(當時阿卡加是不分國防與治安部門的)鎮壓社民運動,但是他連這一步棋卻也徹底走錯了。原本就處於觀望狀態的共和國軍警中,雖然大部份人的立場也都傾向支持社民運動,因為職務上需要保持政治中立的緣故,而在這段時間裡默默地執行巡邏街頭、監視民眾遊行、維持社會秩序的責任。結果拉馬總統的命令一到達軍警察司令部時,幾乎同時引發了全國軍警察掉轉槍口、表態支持社民運動的集體嘩變。

面對局勢急轉直下,拉馬總統與政府高官集體流亡出國,並在位於厄錫安首府加基斯頓的聯邦議會上,提出了請求聯邦五國出兵協助平定阿卡加境內的"漢密斯陰謀份子"。

就在聯邦五國討論是否該派遣干涉軍的同時,社民黨在軍警察高官的支持下,公開了獨立黨政府與拉馬總統的會議紀錄、以及決定出兵鎮壓的命令書,及一長串要逮捕或是特別標明出來"如果可能的話最好在逮捕中發生不幸意外"的異議人士名單。這個黑資料的公開導致了拉馬總統的身敗名裂,他幾乎是立刻被迫流亡往聖克勞茲並在當地抑鬱而終。

社民黨贏得了這一次政治鬥爭的勝利,以及其他聯邦五國認同的合法政府地位,懸即改國號為人民共和國,並幾乎是立即展開了令世界震驚的劇烈改革。不、考慮到其改革的程度,就算稱其為"一個規模巨大的社會實驗",也似乎是合情合理的解讀。

阿卡加的人民民主制度

社會主義人民黨改國號的舉動並非是表面功夫而已,最好的證據就是,他們在原共和國政府垮台後,就立即宣布解散了相當於阿卡加國會的國家代表議會,也廢除了原有的共和國總統、內閣等既有官職。

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全新的政治制度---直接民主制。簡單扼要的說,阿卡加的新政府保留了原共和國政府的下層結構與公務員體系,但是卻廢止了代議士與政府決策機關,改以公民投票取而代之。雖然看似實現了社會正義,但這是一套由象牙塔裡的學者和浪漫主義人道家所設計的、欠缺合理性的人為制度。

這套從阿卡加村鎮等小單位自治體演化出來的理想國傳統,若是用在人口數幾千至幾萬的小單位城邦也許尚有可行之處,847年當時若按照2年前的全國人口普查來看,阿卡加當時已經有600萬人口,其中有投票權的成年男子選民將會超過130萬,而一年政府要執行、審核的法案就超過了700件以上,這意味著倘若完全交給直接民主決議,阿卡加人平均一天就要投兩次票!

但顯然上一個獨立黨政府的顧人怨實在太嚴重,以致於老百姓們沒有多想清楚,就貿然同意了社民黨政府的改革方案,接下來他們就真的這樣用直接民主制運作了10年的光陰。

雖然還沒有鬧到人吃人的程度,但是在這段時間裡,阿卡加的經濟、政治運作幾乎陷於完全停頓,乃是不爭的事實。就算是再怎麼自我良好的人,也開始察覺到了"直接民主制"的不可行,但是要回歸到一個少數菁英把持的寡頭共和政治,那不就跟原本的獨立黨政府是一樣的開倒車了嗎?在苦無第三方案的兩難困境下,改變了這一切的是861年爆發的罐頭戰爭。

起初阿卡加也從國內的軍警察中選拔出精良單位,編成了約2萬人的參戰軍前往索別瑞爾助陣,但是現代化武器造成的可怕殺傷效率,使阿卡加人在一個星期內就讓他們國內最高水準戰力的參戰軍打光了。

為了繼續力挺索別瑞爾盟友對抗王國侵略者的入侵,阿卡加人不得不咬牙組織民兵義勇隊前往參戰。各村莊、各城市派出了自己的子弟,並運用直接民主制度選出了民兵的指揮將帥,所有人高唱著為革命、自由與獨立而戰的歌曲,興高采烈地像參加運動會那樣開上了戰場。就這樣,欠缺職業軍事水平的業餘民兵,在現代化戰場的砲火橫飛中受到了血與火的震撼教育。投票選出來的將帥很快被證明是一個又一個空口說白話的庸將,但實際上就算是其他聯邦盟友們受正規教育出身的將軍,也因為拘泥刻板正規軍事體系思想,而表現的也實在沒有比這批阿卡加人選出來的"民主將軍"要好到哪裡去。

在不能期待高層提出什麼精妙的戰略扭轉局勢的困境下,生命總會自己找出路,阿卡加民兵長年以來的民主習慣,使他們在戰火中發生了自然而然由下往上形成的一套自主組織指揮架構。相較於其他同樣派出急徵民兵參戰的聯邦成員國,是選拔教師、大學生、公務員等識字的社會菁英擔任預備軍官的模式,阿卡加軍隊則是從最基層的伍長、班長、排長,由士兵中產生士官,由士官中再選出軍官,如此層遞投票,在多層結構中選出多數人最認同的指揮官。

雖然層遞式民主選出來的軍官,與直接民主制一樣都是外行,但是因為投票效率的大幅改善,參與最終決策的人數減少,專業意識的成份取代了個人好惡等現實的考慮下,這些外行也基本都是有實戰經驗且被證明戰術天份傑出的外行。這些綜合條件,使得862年末之後,聯邦軍中出現了一批迅速升官竄起的年輕阿卡加籍將帥。相較於其他聯邦成員國動輒四、五十歲的高級將領群,阿卡加將領通常是一年前剛成為列兵的木匠之子或礦工之身,年紀約二、三十歲,在實戰中表現出過人勇猛和令人信賴特質的新秀軍官。阿卡加政府為了賦予這些被選出的年輕將領足以服人的權威,遂給他們依其職務頒授軍階。在罐頭戰爭期間,甚至有出現過從准尉連升7階,出現了年僅19歲的阿卡加籍陸軍少將之紀錄,這在其他國家是根本不可能被想像的事情。

罐頭戰爭的結果雖使阿卡加付出了超過數十萬人傷亡的代價,但與之做為交換的,卻是對民主制度的重拾信心,以及在戰火中歷練證明出來的新方法---層遞式投票,阿卡加人將之稱為"人民民主制"。在865年實施的改革方案中,阿卡加人公投通過了直接公民投票制度的死刑,轉為使用層遞式投票的人民民主制。

這套制度反映在實際操作上,便是以約100人的村鎮,或是都市中的街區鄰里為一個最小的"自治會"單位,然後以一個縣裡的十數個村鎮,或是一個都市裡的十數個街區,整合為一個"自治市",再以若干個自治市整合為一個"自治州"...如此反覆以金字塔形式由下而上,不斷重覆進行百人至數十人單位的投票,最終將會產生一個十位書紀構成的執政委員會,而這個執政委員會即為阿卡加人民共和國的新政府領導集團。十人委員會中將抽選或推選出一位代表,前往參加聯邦會議,此人即為阿卡加人民共和國形式上的元首,總書紀。

雖然投票工作變得比以往更加繁複,但也由於零碎的議案在這套制度中被排除在民主選舉之外,百姓們關注的焦點從國家大事轉為自己自治區的切身議題,十人委員會透過由下而上產生,卻形成了一個由上而下的寡頭專政,從而提高了決策、執行政務的效率。

在實施人民民主新政之後,阿卡加人從天天選舉轉為進行每年進行1周的選舉,每年1月的最後一個禮拜被訂定為投票周,在這個禮拜裡開放全國的火車、驛馬車、郵船等交通工具,免費載運民眾回到自己所屬的自治會進行投票;而自治會、自治市、自治州的各級代表也在投票中層遞由下而上產生,最終將誕生一個新的十人委員會。

原則上十人書紀的職缺是禁止同人連任的,但為了職務交接不至出現斷層,其實在實務上將會是新選出的十人、與前任的十人同時執政,而且由於阿卡加法律認定卸任過一次之後就恢復了重選的資格,因此實際上也發生過"表十人"與"裡十人"輪流擔任十人委員會書紀的權力分贓政治遊戲,因此被人揶揄為"二十人委員會"。

在人民民主制中,仍有保留發起臨時公民投票的最終手段,只要集合5萬人之連署便能發起公投,但由於每年可以重選自治代表,使得大多數百姓都不認為有必要發起公投,而使得公民們在對自治的關心大於對國政的關心之下,喪失了對公民投票的熱情與興趣。而阿卡加的十人委員會政府,倒是經常會為了使老百姓接受重大的對外政策,藉此形成"國民民意之後盾"的有形無形假象,而主動煽動御用學者、親政府的媒體發起宣傳戰,甚至是動用自治會體系,舉辦政策說明會以讓老百姓普遍接受新政策,然後再發動已有必勝把握的公民投票,贏得施政或改革的正當性。

儘管在人民民主制中,阿卡加實際上走向了一個寡頭專政集權的政府形態,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的領導階層有因此走向意識形態上的右傾。相對的、對於人民民主制與社會主義制度的強烈信念,使這批寡頭菁英一方面對國內百姓進行廣泛的宣傳、另一方面又力抗其他聯邦成員力促的自由貿易和資本主義思想,於9世紀後半起開始實施起一種強力介入模式的政府主導計畫經濟體制。

從阿卡加學派到社民黨經濟政策的成形(1)

基於847年發生的社會民主黨人革命,阿卡加民眾開始對於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與古典經濟學思想,產生了決定性的不信任感。除了左翼人士的激進改革主張外,這其中也包括了對於聯邦整合與全球化之趨勢的抵抗與不安等保守層面的考量。在這樣的背景下,阿卡加人民共和國遂成為了嶄新的社會與經濟體制實驗場,一方面由社民黨政府實施人民民主制的寡頭專政,一面嘗試在各種經濟理論中討論並選擇出可行的實用方法。

不論是由阿卡加本土誕生的經濟學者所構想,或著是由世界上其他國家遭受冷落排擠,乃至受到政府追緝而被迫流亡的思想家所提唱,9世紀中葉以後的阿卡加成為了世界上左翼學者的集中地,也因此形成了近代經濟學中的重要一門分支---阿卡加學派。

相較於繼承了漢密斯古典主義自由放任經濟思想,並主導了聯邦經濟起飛與工業化的諾威齊亞學派,阿卡加學派可謂是所有反自由放任理論的雜七雜八學說之大雜匯集團總稱。舉例來說,860年代時期便出現了兩位重要的經濟學者,為"阿卡加學派"此一名詞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根基,盡管他們倆人的思想毫無相容之處,在學會與經濟雜誌上更是經常指名道姓地隔空論文筆戰。這兩人便是阿卡加本地出身的穀物農場主人,提唱政府應透過重稅施行資產再分配主義的根特.葛諾姆、與從漢密斯流亡至阿卡加的大學教授,主張廢止貨幣改以勞動價值為物資分配基礎的激進社會主義者塔蘭德.李。

年輕的農場主葛諾姆在向聯邦水果公司出售他的農產品時,曾經一度質疑聯邦水果公司開出的收購價格被刻意壓低,對此聯邦水果公司的行銷部門經理則善意地表示,只要葛諾姆有意願的話,聯邦水果公司很樂意協助他引進"最新式的低成本高競爭力農業生產法",因此而邀請了葛諾姆前往諾威齊亞西部的小麥農地參觀其生產線。

於840年參觀聯邦水果公司"模範農場"的經驗徹底改變了農場主葛諾姆的一生,與往後世界史的發展進程。在當時的諾威齊亞,聯邦水果公司從小自耕農與開拓者手中收購了大片土地,將之整合成大面積的巨型農場,將原有小作農牧混合式的傳統農業,改造為專業化的徹底數字管理主義式準工業流水線體系。自耕農被雇傭來擔任短期臨時工的佃農所取代,大量種植大量收獲的集中管理壓低了成本並提高了生產量,因此聯邦水果公司得以用極低之成本,產生最大之利潤,同時又以較低的價格滿足了市場與民眾的需求,並將其他競爭業者逐出了諾威齊亞甚至是整個聯邦的市場。

然而、葛諾姆在探訪當地佃農與其家眷的生活慘況時,卻也感受到了同等的震撼。缺乏生產技術與資本的佃農工人,其收入僅差不多剛好夠用公司提供的員工價格維持溫飽不致餓死的水平,根本不可能奢談賺取足夠的收入、以及累積資本達到社會階級轉換的流動性。更重要的是大農場佃農因為缺乏自主勞動的知識與專業,幾乎全靠公司派遣的顧問指導來生產,他們在市場上是沒有價值的最低賤零工,只要違反了公司的政策或是提出異議而被視為麻煩份子,就會立刻遭到開除,因找不到下一份工作而家破人亡---

"我原本認為中世紀的農奴制只存在於祖輩的歷史中,但這封建的亡魂竟透過工業文明的進步,而在我們的身邊悄悄地藉屍還魂了。"
葛諾姆如此在日記中評論道。

為此世代務農的葛諾姆開始勤跑圖書館,甚至抽空前往大學旁聽歷史、政治等學科的課程(當時尚無經濟這門學科),在飽覽群書試圖解開心中疑惑的同時,他也試圖找尋治療這種"社會病變"的解藥。在吸收了許多古典經濟學者的思想後,葛諾姆卻認為自由放任絕非解決問題的方案;直到他循序漸進地持續購買各種報刊雜誌和學會論文集後,才發覺在他所處的時代已經有人先知先覺地對此一問題進行了預測和預防工作。

這人就是833年至839年的漢密斯王國總理大臣、進步黨黨魁的政治家馬汀.馮.萊斯特。馮.萊斯特提唱所謂"勞動價值法則",他認為市場上的資本家為了賺取利潤,勢必會在產出的產品上添加附加價值,例如農人種植小麥,商人收購小麥後雇請磨粉工將之製成麵粉,又將麵粉售予麵包師傅烘烤成麵包;然而不論是農人、磨粉工或是麵包師傅,他們三人的收入均不可能負擔得起經過層層生產附加價值的麵包成品,既然商品賣不出去,則商人也就勢必會因此遭受虧損,而為了彌補其損失又會想辦法壓低收購價以降低生產成本,此一"收入與物價之間的差距"將會導致社會上的不平不滿聲浪擴大,最終因經濟上的矛盾而引發內戰或革命。為了避免最糟的情況發生,馮.萊斯特提唱實行一日12小時工時與勞工保險制度,由國家補助資本家和勞工團體的形式,補償在生產過程中被忽略掉的"勞動價值",使物價能夠維持在勞動者能夠負擔的合理水平之內,並持續擴大內需增長。雖然後來在資本家反對與婚外情醜聞纏身之下身敗名裂,馮.萊斯特回到北方邊境的開拓農場中養老隱居;但是取代他的後繼者並未拋棄其政策路線,而是進一步擴大了社會福利的規模以減緩民眾的不滿情緒,可以說馮.萊斯特的社會福利路線已經成為了往後漢密斯王國政府的官方既定政策路線。

葛諾姆嘗試用漢密斯語寫信與馮.萊斯特大臣進行聯絡,為了避免遭到漢密斯官方的檢閱,因此特地前往托蘭德境內投遞。他的辛苦有了回報,馮.萊斯特對於有人還記得起他的勞動價值論與經濟學說感到十分驚訝,更何況居然還是個外國人,為此而對葛諾姆的信中提問,熱情寫作了長篇大論的回覆予以詳細解答,其後兩人成為了終身聯絡卻素未謀面的筆友。在這當中,馮.萊斯特對於葛諾姆在"模範農場"的所見所聞,進行了他個人的分析與討論,其提出的解釋是,資本主義利益最大化的第一步便是消滅"個人的勞動價值"。

之所以要趕走原本農場上的自耕農,以技術不純熟的外國移民與廉價零工替代而非讓原本的農人繼續耕作的理由,最主要就是要消滅佃農自主獨立創業的可能性,以連續的生產線和經理人取代勞動者的專業地位。同樣的,這些被併吞土地的自耕農也流落前往大都市,因為其專業的農牧生產技能對於工業生產毫無幫助,因此他們遂成為了都市工廠中的雜工,成為資本家最喜愛的無窮無盡廉價勞動人力泉源。最好的證明就是,840年起漢密斯王國施行了引進法蘭妮外勞和開放女工的法案,結果是進一步刺激了王國工業經濟的直線飛天成長,以及進一步壓低了勞工時薪水平。

馮.萊斯特豐富的執政實作經驗,與葛諾姆本人的所見所聞是相契合的,這使得葛諾姆感到豁然開朗,這下子他總算搞清楚了"社會的病因"出於何處,那麼接下來下一步的任務就是,該如何對症下藥克服這個病因。

從阿卡加學派到社民黨經濟政策的成形(2)

大致上在對症下藥的這個過程中,伴隨著阿卡加的社會與政局發生改變,藥單也是一天接著一天不斷更新。對於葛諾姆而言最傷腦筋的就是,形同恩師不斷與他討論並給予建議,列出參考書單甚至提供一手數據資料的活圖書館馮.萊斯特,於846年便因傳染病流行而去世了。為此他不得不把長久以來一直在思考的理論原型,加上一個標題後投稿到商業雜誌上,結果是引爆了討論的喧然大波。這篇葛諾姆投稿的論文標題名稱<社會與經濟制度的改良方案芻議>,也就成為了"社會主義"此一名詞誕生的契機。儘管社會主義思想應當是在社會主義此一名詞發明前便已經出現於人類思想史中,但這並不影響葛諾姆的論文之獨創與其產生的爆炸性影響力。

846年當時,阿卡加正在經歷是否該廢止本國貨幣與關稅,與其他聯邦成員共享同一貨幣"達勒",並允許財貨物流的自由通行之爭議。在這之中,葛諾姆將過去他與馮.萊斯特討論的書信內容整理,並加上了一部份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提出了"公社(Commune)"的理念。葛諾姆舉出的例子,是過去梅茵蘭帝國時代,競選元老議員時的政治家們,會與有力的地方實力派、金主、支持者,結成所謂的同盟者團(socius)。而這種同盟者團的關係,也可以在厄錫安山地部落之間的互助協議上看到一些痕跡---受到梅茵蘭文化的影響,厄錫安語也依相同的語源,稱呼朋友、盟邦為Coxius。

他認為資本家與勞動者之間的關係,不應該是帶有階級差別的上下屬關係,而該是互助平等的協力關係,這就如同選民們投票選出了政治家,因此政治家有義務要聽取選民團體的請願是同個道理;資本家也應當要視員工為合作伙伴,除了將對方當成是自己的勞工外,也應當視他們為市場上的消費顧客看待。在這樣的互利關係下,葛諾姆鼓吹阿卡加人應當成立一種新的經營形態,也就是合作社(Cooperative,相對於漢密斯的同業聯合會Genossenschaft翻譯而來),用以取代既有的企業托拉斯集團。

葛諾姆的社會主義經濟學說,立即成為當時反獨立黨運動的黨外與脫黨人士最佳的口號,社會主義運動同自由民主運動迅速被推到了同一波浪頭上,聯姻成為了社會民主黨,並造就了847年的變天革命。在社民黨趕走了獨立黨取得政權後,身為社會主義運動代表人的葛諾姆,卻與自由民主運動的發起人塔蘭德.李之間,因經濟政策上的分岐而發生了激烈爭執。

由於被視為顛覆份子,因漢密斯警察的查緝家破人亡,不得不流亡到阿卡加的塔蘭德.李對王制暴政深惡痛絕,因此成為了一個更加激進的無政府自由主義者,同時也是一個極左的烏托邦派經濟學者。李教授在提出了驚人的財產公有制、廢除貨幣、以勞動工時為新物價標準等驚人的破天荒想法之際,還猛烈批判葛諾姆的合作社不過是與資本家攜手達成剝削工農目標的一種妥協主義,更貶低其溫和改革的立場為"漢密斯過氣政客與鄉下草野莽夫的合著巨獻"。

此一對於人格和已故恩師的批判終於使得葛諾姆火氣爆發,從此和李教授徹底撕破臉,兩人由革命伙伴成為了老死不相往來的世仇。

在葛諾姆從新政府中負氣出走後,李教授遂成為了阿卡加人民共和國政府中唯一的經濟權威,他的政治與經濟主張於是成為了阿卡加"十年空轉"期間的主要政策,而理所當然的,李教授也成為了千夫所指的,應當為十年空轉時代負起最主要責任的戰犯。儘管在人民政府中依然享有極高的人氣,但是支持率從90%滑落到40%前後的事實,已經足以令李教授本人很清楚感覺到自己的空想烏托邦主義經濟哲學帶來的失敗挫折。

在最後執政的幾年間,李教授沉迷於以酒精和鴉片麻醉自我的自我放逐狀態,直到罐頭戰爭爆發為止---李教授做為人民共和國的首席經濟委員,志願請纓從軍並被投票選為阿卡加參戰軍第2軍團的司令官,他於862年4月15日的旺代會戰中,高喊"共和萬歲"後親自率領一個團的民兵朝王國軍的機關砲陣地發動了刺刀衝鋒,最後雖然成功奪取了這門機關砲,但是李教授本人連同該團70%共1200名士兵,一起躺在了機關砲前方,李教授最後陣亡的地點距離這門機關砲不到50碼遠。

後世有人評價,李教授的陣亡也許正如同他失敗的人生與政策那樣---縱使整個過程充滿了愚蠢,但其高尚節操,亦使得這樣的過程顯得可歌可泣了。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私有經濟

在歷經罐頭戰爭的慘痛流血後,根特.葛諾姆主持了對李教授的葬禮,並回到了這個他曾經訣別過的人民共和國政府中,被視為李教授最大敵人的葛諾姆,如今卻又成為了人民共和國政府最需要仰仗的新領軍旗手。葛諾姆在十年空轉期間中,以個人身份前往世界各國進行訪問考察,並不時在世界各地舉行的學會與座談會中演講,對於那些批評阿卡加人民政府的"暴政"指控,進行著堅定的的迴護與宣傳工作。儘管在各方面無法認同李教授的為人和政策,但在罐頭戰爭後期的終戰收拾與社會重建工作上,出任首席經濟委員的葛諾姆仍然力倡"保留李教授政策精神"的大原則,這也被視為阿卡加左右兩派政見的一時和解契機。

經過8個月的籌備,阿卡加社民黨政府於864年11月發起了一次全民公投,藉以廢除傳統的公投議政制,並公怖了自847年革命後,規模最大的一次共和國變法新政。憑藉著在戰爭中憑藉層遞投票誕生的阿卡加戰爭英雄波特.曼馬宏中將本人親自在共和國各地發表演講,民眾大多也都認同了以層遞式投票組織的人民民主制,取代過去十年空轉期間的公民投票式無政府制。曼馬宏中將於隔年1月發起的第一次人民民主大選中,獲選為共和國十人委員會書紀長,而根特.葛諾姆亦因其高知名度,獲選為十人委員之一的財政書紀。

年僅25歲的曼馬宏書紀長很清楚自己除了年輕與個人魅力的優點以外並無治國的本事,因此將政務委交給其他較為年長的專家學者們來代為執行擬定,特別是對葛諾姆敬重如父子般的信賴關係,也造就了一段佳話。

在曼馬宏書記長前往聯邦議會宣傳新阿卡加政府的理念以贏得國際認同之際,葛諾姆則以代行書記長的職務留守國內,推動了恢復貨幣制度、簽署聯邦達勒條約、開放國境與自由貿易等新經濟政策。理所當然的,既然社民黨政府當初是以反對"被聯邦化"政策起家,有許多的自治代表遂開始指責葛諾姆的新經濟政策,是向聯邦大托拉斯集團投降認輸的失敗主義。

對此,葛諾姆代書記長的回應則是:"我們十人委員會本來就只是一個過渡時期政府,為了實現終極的無產大眾自治理想而結成的看守人。本人在此保證,曼馬宏書記長與我個人,都將只擔任一屆任期的執政書記委員,就會於明年一月卸任,因此不管各位如何批評,都請你們耐心拭目以待,等著我國的新經濟政策與相關配套措施落實再來批評。"

在十年空轉期間,阿卡加國內由於廢除了貨幣改行勞動工時配給制,但是物流卻得不到充份供需之結果,是自然形成了以共和國小麥糧票為本位貨幣的黑市制度。同時,也有流通著不少聯邦達勒,並以聯邦達勒向鄰國的諾威齊亞偷渡進口糧食與機具的情形。葛諾姆十分瞭解其中的弊病,也很清楚終究勞動價值還是需要以明確的貨幣單位作結算之事實,因此宣佈引進強勢的聯邦達勒作為共和國貨幣,並制定了與小麥糧票進行兌換的匯率公式。公有財產制也宣佈廢除,所幸由於社民政府派有當初徵收各種田產、機具與財貨的收據證明單,還為收繳財物最多的富有公民訂定了"榮譽公民榜",以令他們躋身執政政府官員之列等作為,為公有財產制轉回私有財產制的過程中,有一個歸還財物的清楚標準而減少了許多糾紛。

許多聯邦企業都視阿卡加人民民主政府恢復私有制,是這個封閉了許久的盟邦回到資本主義市場大家庭來的先聲,而積極地表達了希望投資並進駐阿卡加市場的願望。但是、當他們看到阿卡加政府訂出來的投資規範時,卻幾乎是氣得吹鬍子瞪眼睛了起來。

任何嘗試進駐阿卡加的外資,均需強制與阿卡加人民政府合資,以50%對半分的形式建立合資企業。
在阿卡加,企業雇員需遵守一周35小時、周休二日、每天7小時的勞動法規。
對於婦女、殘障或特定民族的職場岐視都是嚴禁的,特別是婦女勞動者應享有有薪產假的待遇。

"想要維持關稅壁壘的話,不妨在這裡直說!何需要搞些下三濫的大義名份來包裝你們落後的經濟保護主義政策!"
索別瑞爾總統在聯邦議會上如此抨擊著曼馬宏書記長。

然而、曼馬宏書記長仍然持續運用他強大的政治影響力,坦護國內的葛諾姆代書記長進行著激烈的經濟改革。葛諾姆的外資五成限制政策,是經過深思熟慮後而制定的法令,他對國內的宣傳中稱之為"我們與聯邦朋友之間的君子協定"。

由於阿卡加政府作為最大的股東,在企業董事會的決策上,聯邦外資便無法排除阿卡加政府派遣的董事,而得進行合議方式來討論企業經營的方針。如此一來,這些聯邦外資也就不可能實施其大托拉斯模式的規模經濟,不得不在阿卡加境內入境隨俗的,照阿卡加模式來辦事了。除了對外資企業加諸50%合資的限制之外,阿卡加對於國內的大額資本企業也作了同樣的規範:任何規模超過個人持有1萬達勒資本額以上的商家,都需要接受政府單位的50%投資與所派遣的監督員,進行共同經營。同時,在阿卡加國內會對企業與人民徵收高額的所得稅,且對於高收入的企業採取累進稅率制,在最高可達同樣將近50%水準的重稅壓迫下,聯邦諸國的外資最後幾乎都選擇了放棄投資的念頭。

但是,在這整套制度中,卻特意留下了一個缺口---那就是1萬達勒資本以下的小額投資範圍。

葛諾姆在限制外國資本的同時,也對國內民眾宣導著他過去曾經提唱過的合作社,以小資型態經濟取代大資本托拉斯型態的經濟。這些合作社在成立初期將由人民政府派遣的合作社專員經營,並將民眾納稅的一部份挪作合作社的經營本金。但在時機成熟之後,政府便將已經上運轉軌道的合作社交由地方自治體的民眾自行營運。在人民民主主義政府中,合作社不只是一套經濟制度,更是社會救濟與政治參與的一部份,葛諾姆的設想裡,甚至希望合作社能在遙遠的未來完全取代政府的功能,造橋修路蓋學校等所有地方事務,將能透過人民的參與和入股而自動完成,政府無需再花費龐大時間去審預算招標外包蓋基礎建設,從而達到了一種理想的無產階級無政府狀態型式。

阿卡加政府最初成立了數百間這一類的地方性質合作社,例如塔蘭德.李紀念農工合作社。

以李氏合作社來說,其運作原理是這樣的:
1.首先由政府派遣的專員,以25000達勒的資本額創立合作社。
2.在經過向傑托市東城門自治區公民的說明會後,自治區投票同意入股李氏合作社,市民們貢獻了一間位於傑托市區的倉庫,以及4輛驛馬車和16頭拖車馬。
3.合作社專員向傑托城郊的威克里夫村居民舉辦說明會,並與自治村委會討論小麥收購價格,與補償的各種福利措施。
4.經過起初幾年的虧損經營和設備、人員方面的調整後,李氏合作社於成立後第4年第1季期開始轉虧為盈。

結果,傑托市居民獲得了便宜穩定的糧食供給,並在幾年後用盈餘建立了冷凍倉儲設備並進一步與附近幾個村鎮簽訂收購農畜產的合約;而自願以成本價供應小麥的威克里夫村居民,則獲得了免費前往都市的驛馬車線路,及約50人的穩定工作機會。參與李氏農工合作社的入股公民,每人每年均可以得到相當於自己入股份4%的利潤分紅。

由於葛諾姆本人的任期只有短短一年,因此他還沒有機會見證合作社制度步上軌道便必須下台一鞠躬了,可是他找來接替其職務的十人委員候選人,則是其愛徒兼助手、以<景氣循環論><論資本主義的終極崩潰>等著作震驚學界的年輕學者萊斯禮.渥邦。

渥邦教授被認為是集葛諾姆與李氏學說之大成,該世紀最後一位阿卡加經濟學派的大宗師級學者。他在政治上施行與葛諾姆輪流擔任十人委員,從而創造了"裡十人委員會"的寡頭菁英政治體系而受到非議,但即使是批評他最力的極左派,也都不得不承認渥邦在確立社會主義經濟學說與阿卡加的國際地位上,作出的種種重大貢獻。

在聯邦議會代表阿卡加出席的渥邦,面對盟邦議會成員們的質問批評時,以他一貫嚴整的邏輯和冷靜的口吻作出了回答:
"長期來說,由於勞動價值和生產價值間的落差,以及其所導致的供需不平衡問題,資本主義終究將不可能避免週期性的經濟危機循環弊病。我國的體制,純粹是因為考慮到此一不可避免的風險,而寧可放棄高成長的投機路線,選擇一種較為穩健保守的道路來前進罷了。當然,投機沒什麼不好,就像是我上周末也會因為看到我買了的雷貝馮海運股票大漲而舉手歡呼一樣---但我沒有蠢到像某些人一樣,跑去借高利貸玩投機遊戲。我的國民們也顯然不會。"

實際上,進入870、880年代後,聯邦諸國的高成長之勢由於戰爭景氣減退而日趨疲軟,大托拉斯集團因為內需市場成長有限而試圖煽動政府實行砲艦外交,敲開其他國家大門的作法,是導致了軍事預算更進一步的增加,減少了公共建設的比率,縮減了國內福利支出而導致了民怨四起。在這之中,嘗試使用貨幣通膨政策促使出口繁榮的諾威齊亞和雷貝馮因為880年遠南方大陸泡沫破滅的衝擊,而使得民眾對於軍事拼經濟的路線越益感到質疑,最終是由雷貝馮經濟新報的記者揭露了聯邦水果公司的遊說政府內容,引爆了民眾對於大托拉斯集團的不滿,從而造成了890~900年代間聯邦諸國的左傾化與反托拉斯化。

阿卡加人驕傲地揚著鼻子,並且誇耀說、渥邦教授的先見之明,領先了我們的聯邦盟友們三十年---
然而,在889年葛諾姆去世、901年渥邦去世後,阿卡加的經濟發展就進入了持續50年的低迷時期,或著用更通俗一點的話來說,"阿卡加病時代"。

從阿卡加病走向利卡爾德主義

關於阿卡加病的成因,至今仍是眾說紛紜。但是,其典故的起源倒是很清楚的,於932年時的聯邦議會上,一位來自索別瑞爾的議員作了如下的發言:"...相信也無需我再多說,看看現今的阿卡加,我們就很清楚所謂的社會主義國家是一副什麼德性了。雖然不好意思這麼說,但是阿卡加病乃是一種經濟上的慢性衰竭病變,我們應當竭力預防這樣的病變發生,並試著治療我們的病人盟邦。"這位索別瑞爾議員作出的"憐憫"發言,立刻遭到了阿卡加人民共和國政府官方的譴責聲明,隨後他也立刻致歉了。但是,"阿卡加病"這個名詞,卻隨即成為了聯邦各國官僚與媒體朗朗上口的流行語---用以描述因為各種原因導致低成長率、低競爭率的已開發國家社會問題。

自從十世紀開始後,阿卡加維持了連續50年經濟成長率不超過3%的低迷紀錄,其中甚至有幾年成長率低於1%,考慮到全球通膨速度,這實際上相當於負成長。

出身阿卡加的左派經濟學者們試圖對此現象作出解釋,但是他們的辯駁卻被諾威齊亞學派的同行們嘲笑的體無完膚。

"GDP的增長速度無法代表什麼。我國百姓勤於勞動與儲蓄,每年有相當大比例的財富成為了銀行存款而不是被拿去做投資衝高了經濟規模的泡沫。"阿卡加人說。
"以貴國的銀行利率來說,就算儲蓄高也不過是被每年的通膨吃掉而已。再說沒有進行投資增值的存款實際上就是無效資本吧?"諾威齊亞人說。

"考慮到我國實施七小時工時制,是其他聯邦成員國的三分之二(十小時制)。儘管如此我們仍然能維持同其他成員國相似的收入水平。"阿卡加人說。
"那是因為每年貴國政府花費了大量預算在補貼虧損的國營事業上不是嗎?再說你們每年有多少來自其他聯邦成員國的經濟開發補助款與海外投資加持?"諾威齊亞人說。

"我國國民經過公投,以79%反對的高比率否決了廢止50%政府合資法案的提議。這足以證明人民對於社會主義制度的支持。"阿卡加人說。
"事實是阿卡加政府對內進行了多少的反托拉斯宣傳,甚至是反資本主義的妖魔化宣傳?你們的社會主義制度不過就是重商保護主義的美麗外皮罷了。"諾威齊亞人說。

實際上、阿卡加人也感覺到心虛,他們的政府運轉緩慢,合作社體制下購買任何商品都要提早進行預購,小如包心菜種子可能需要等待2天,大如汽車或農業用飛機,從下單到交貨則可能需要6個月。不同於"隨時對市場進行無限量供給"的自由放任經濟,阿卡加式的"社會主義計畫控管經濟",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種資源,並且減少倉儲成本和轉運等中間剝削產生的價值落差,而採取了徹底的"預訂生產"模式。

一般阿卡加的國營市場或是民間合作社的店舖中,僅陳列有很少的商品,店舖中不是擺著預定要給某位訂貨者取貨的商品,便是乾脆擺一本型錄在店頭,客人翻了翻之後覺得喜歡的話,就填寫訂貨單並約定好取貨時間。倘若某樣商品突然流行起來,而工廠沒有準備好擴大生產線的話,就會產生好幾百人得排上幾年隊輪流收貨的尷尬場景---舉例來說,當一部著名的電影上映後,女士們都對片中女主角所穿的衣服感到嚮往無比,前往詢問的結果恐怕會發現,國內各大工廠都已經排滿了檔,最快也要到了明年才有空接受新訂單。儘管感到習慣之後,阿卡加人都會提早訂貨取物,但是更直接的方法,大概就是直接翻過國境到諾威齊亞或索別瑞爾境內的百貨公司購物吧。

理論上在這樣的競爭壓力下,外資企業終將打垮阿卡加本土的合作社組織,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阿卡加本地的農工團體對於所屬合作社有相當強烈的向心力,任何嘗試進入阿卡加本土洽談併購或是對口合約事宜的外資,所得到的答覆通常都是否定。阿卡加人只肯向阿卡加本土的合作社或國營企業銷售產品,不論外國人開的價碼有多麼誘人。因此在這種因素下,即使是最欠乏競爭力與反應速度的合作社或國營企業,也仍然能在日益強大的聯邦諸國外資企業猛攻下,固守著大部份國內市場的穩固陣地。

但是,卻也是這種要死不活的殭屍狀態,令阿卡加的政府與人民都陷入兩難的困擾中。
現在這樣好像已經不錯了---但是,像我們的盟邦鄰居那樣可以快樂的花錢享受生活,好像也挺不賴的啊?
差不多就是這樣子的煩惱感覺。

相反的,有另一派激進的社會主義者,或著該說是信奉李氏思想的無政府主義者,他們相信阿卡加的停滯現況,乃是因為"將資本主義的剝削要素引進了社會主義國家血管中的毒素漫延"。儘管這批激進左派嘗試鼓吹起廢止葛諾姆-渥邦體制下的有限私有制,呼籲政府應該回歸公有制度,將合作社改組為公社體制;但是十年空轉的經驗使得老一輩的阿卡加人相當排斥公有制經濟---國內多半的民眾都相信,合作社再怎麼糟糕也總比公有制要好多了。這種安於現狀、拒絕實施改革的普遍民意傾向,使得這些呼籲改革的激進左派對於民眾和社會民主制大失所望。

"我國的公民遭到了寡頭領導班子的圈養,已經忘記何謂對自己有利的政策了!有志之士必須挺身而出打破現政府的壟斷,在喚醒人民以前行使無產階級的專政!"激進左派的主張不過是將現政府的寡頭,更換成極左派的寡頭的換湯不換藥主張。話雖如此,對於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現況看不下去,而希望追求改變與夢想的年輕人們,主要包括阿卡加社會主義大學中的世界各國年輕留學生們,於942年聯合起來成立了"革命國際",自阿卡加人民共和國旗下的社會主義國際獨立,呼籲以革命政策推進阿卡加的政權交替。

對此阿卡加政府的迎擊策略是---什麼都不作。

"對於革命國際的要求與主張,十人委員會謹代表全國自治體選舉人們的授權,表示充份的尊重。我們鼓勵年輕人們來參加明年1月的大選,相信這會是一個讓新意見與舊政策,得到適當檢驗的良機。"如此軟趴趴的回應,幾乎是讓革命國際瞬間就有一半以上的人放棄了革命的想法。而隔年一月的選舉,僅獲得5%左右的選票,連第一階段在各村里的最小規模自治選舉都沒過門檻的革命國際,轉眼間就在阿卡加國內的政治版圖中泡沫化而潰散了。

革命國際的人士隨即發表了流亡宣言,儘管阿卡加政府從沒有打算通緝他們過,但此後革命國際將總部移至另一個聯邦成員國雷貝馮,從此之後開始以推動無產階級專政的無政府公有制國家為目標,在世界各地流浪並傳講輸出革命思想。

雖然說在阿卡加內部沒造成什麼具體影響,但是革命國際成立多少凸顯出了一部份人對於阿卡加現有體制的不滿;對此十人委員會的政策是採取一些放寬了海外投資限制、擴大個人允許經營而不受政府干預的資本額上限、鼓勵私人中小企業等較為右轉的新政,但也不過是稍微把經濟成長率提高了0.5%左右,稱不上是有多少具體的成果,自由化改革就這樣喪失了對阿卡加人心目中建立一個好印象的機會。

951年經濟大恐慌的爆發則結束了這一切來自國內或國外,對於社會主義何去何從問題的疑慮。

從遭到投機狙擊而導致雷貝馮的證券交易市場連續3天的跌停板後,這波勢頭開始導致雷貝馮、諾威齊亞、索別瑞爾、胡林克等諸國爆發了擠兌和拋售股票的混亂,儘管政府下令停止股票交易,卻無法阻止恐慌的擴大,很快地這樣的混亂就開始往外擴散至與聯邦有密切貿易關係的漢密斯王國與聖克勞茲,接著是任何與這些國家有進行貿易的對象,如梅菲斯特帝國、玄國、蒼蘭等,世界上主要的幾個經濟強權均受到了大小程度不一的創傷---

然而,位於震源地梅茵蘭的阿卡加人民共和國,卻是顯得完全處於狀況外似的。正如同訂了貨要半年後才會交車的緩慢市場速度,阿卡加人一邊看著報紙一邊憂心地說"哎呀,我們的鄰居好像不太妙啊..."一邊悠哉悠哉地吃早餐提公事包出門到合作社上班。

一年過去了,當聯邦各國普遍都出現了負成長與失業率飆高,甚至如諾威齊亞已經因為失業工人的打砸搶燒而宣佈進行了緊急戒嚴狀態,索別瑞爾政府宣佈關閉所有國境與海關出入管理處,以防有人在混亂中嘗試攜出貴金屬逃往海外的同時;阿卡加仍然一如往常的,維持著2.5%的年經濟成長率,而失業率倒是還不增反減了。儘管達勒的幣值在短時間內發生了很大的波動,但阿卡加政府宣佈鎖死國內的達勒匯率後,老百姓自發性的維持了市場上的貿易正常進行,結果是為達勒的正常流通打下了一劑強心針。

令眾人跌破眼鏡地,當全世界各地的資本家呼天搶地的看著他們手裡的鈔票和債卷變成廢紙,開始半信半疑地想起渥邦所謂"資本主義的終極崩潰"預言,是否就會在他們這一輩上演之際,阿卡加人照常渡過他們的每一天日常生活。

轉瞬之間"阿卡加社會主義模式"成為了當代最熱門的顯學。無數經濟學者和企業家與政治家,立刻飛往阿卡加進行考察,想要瞭解他們究竟是如何避開這波當代最大的經濟危機---不過,阿卡加政府除了笑嘻嘻地派遣導遊,讓各國考察團參觀十人委員會的運作,與旁聽社會主義國際大學的課程外,其實他們大概也對於為什麼自己會倖免於難,是感到一頭霧水的。

對此,有一位個頭矮小的阿卡加經濟學者首先提出了具體的理論。

"我國於952年的經濟成長率跟902年相比,既沒進步也沒退步,由此可見我們什麼事情也沒做,而這就是秘訣所在。造就泡沫的原因是長年以來政府對資本家的過度融資進行了太多寬容與紓困---結果每一次避免了經濟危機的發生,實質不過都是把泡泡吹得更大,來避免它在當下爆炸而已。而阿卡加根本沒什麼投資,沒有泡沫,所有人手裡大部份的財產都是實物與現金。這樣的經濟體質自然是不可能出現所謂泡沫。"社會主義國際大學的經濟學非常任講師巴斯克.利卡爾德在他的<大蕭條與大起飛>論文中,道出了阿卡加體制不受經濟危機影響的道理。

他還以獨到觀點預言了,聯邦各國倘若在這波大恐慌之中採取正確的方式,以疏浚而非圍堵的治水原理對應,就能夠逃避這波洪流再讓經濟高飛的方法。"...自由放任的時代已經結束。當然,這是一個很好的解決不良債權和體質不良企業的時機,但政府除了應當立即停止對大企業的紓困救濟之外,應當把錢多投資在公共建設與軍備擴張上,只要需求擴大,則供給過剩的問題就得到了消除。我們阿卡加長期以來都一直是維持著需求大於供給的經濟模型---其秘訣也就在於我們在公共建設上無窮盡的補助與投資所致。政府投資將能喚回市場的信心,它的心理效用將是私有資本的幾倍大。"

利卡爾德的學說被那些半信半疑的聯邦政治家們採納,而雷貝馮在954年起開鍘大企業,強制由政府接管清算結束營業之後,停止了更進一步的失血,並開始實施赤字財政擴大支出,強化軍備與公共建設規模,其結果是成功地喚回了市場信心,並使得衰退於956年末停止並開始恢復正成長。雷貝馮採用利卡爾德主義的成功,使得其他聯邦成員國亦陸續跟進,而在960年以前陸續走出了大恐慌的陰霾,恢復了充滿活力的高經濟成長率體質。

阿卡加人也對於"阿卡加模式"和"社會主義路線"的成功與先見之明,又拾回了信心,迎接一個他們的自信無比高漲、士氣最為高昂的時代到來---很快地,他們就將懷抱著這種精神,迎擊漢密斯王國與法蘭妮公國施加在其頭上的猛烈戰火。

_________________
作家、史家、專家、戰略研究者;都是場面好聽話,

尼特、軍宅、嘴砲、場外亂入廚;方為吾等真面目。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文章主題 : Re: 【國別史】民主、自由與正義的絕對擁護者:沙諾和聯邦
文章發表於 : 2012年 9月 27日, 22:53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年 6月 11日, 10:00
文章: 1315
罐头战争的部分要补上吧?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9 篇文章 ]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3 位訪客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搜尋:
前往 :  
cron
Powered by phpBB © 2000, 2002, 2005, 2007 phpBB Group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