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狼與香辛料的故事背景───中古與近世之間的歐洲黎明期最近由於動畫版的播出與中文漫畫版的發售,使得狼與香辛料(以下簡稱狼辛)的人氣急速膨大起來,連帶地也使許多人逆流回去觀賞了原作小說。
縱使赫蘿的尾巴萌殺許多吾等萌系主義者、大笨驢羅倫斯也很得許多女性的喜愛;不過回歸基本面來講,狼辛仍然是一個描述著金幣銀幣叮噹作響的中古時代劇。以下是鑑於台灣地區關於東歐與北歐的中世紀歷史著作或譯作激少的緣故,由筆者妄言幾語來介紹狼辛世界觀更深處的含義。
由於狼辛的原作者支倉凍砂表示過,他的創作靈感來自於「黃金與香辛料」和「北方十字軍───歐羅巴的擴張」這兩書的緣故,支倉自己也是一個中世歷史迷。因此筆者推測狼辛的故事發生的場所,從地理環境與人文背景來推敲,大概是在十三~十四世紀前後,東歐北部靠波羅的海畔一帶,包括今日波蘭、波羅的海三國等地區,也就是歷史上習慣稱呼的「利沃尼亞」(Livonia)。

狼辛世界的”大陸北部”地圖

利沃尼亞地圖
怎麼樣,是不是感覺很相似呢?
根據小說的敘述來看,羅倫斯年輕時出生的市鎮就已經是相當繁榮的自由都市,許多商業行會已經擁有了鉅額資金從貴族領主手中買下都市的自治權,並且結合成了商業都市之間的同盟陣線(有如歷史上著名的漢薩同盟),然而相比起羅倫斯的故鄉來說,羅倫斯口中的「南方國家」在商業這方面的發展更為進步繁榮。
而這些「南方國家」指的就是北義大利亞平寧平原上的眾多城邦小國。
十一~十五世紀是北義大利諸城邦國家的全盛時代,諸如威尼斯、熱那亞、米蘭、薩丁尼亞、倫巴底亞、西西里等邦國,陸續出現了由商人與中產階級市民實施自治的巨型商業都市,這些都市富豪為了面子而慷慨地出資贊助藝術創作(結果是加速了文藝復興與科學發展的腳步),甚至是砸下鉅資聘雇大批傭兵打垮其他競爭對手的場景屢見不鮮。
在十字軍戰爭期間,由於戰爭景氣而受惠良多的北義大利諸國,提供給西歐各國遠征軍必要的糧草補給支援,或是貸款給缺乏軍費的國家來與回教徒作戰。在這種遠距離大規模服務的情況下,中古世紀以物易物的傳統型態或是現金付帳的小額貿易都已經難以滿足實際商場的需求,於是現代意義上的銀行、匯兌、信用、期貨市場、抵押貸款等概念就應運而生了。在義大利城邦衰退後,北歐的荷蘭.漢薩同盟等勢力還發展出了證券市場與股份公司的概念,終於形成我們所熟悉的近代經濟體系。
而貴族與國王使用鉅額資金付帳而非尋同百姓只能拿出農產品或牲畜支付費用,其結果是造成了貨幣大量的流入市面,促成了貨幣經濟的時代在北義大利提早來臨───此時歐陸其他地區因為貴金屬的缺乏,絕大多數地方的貿易仍然是以物易物的方式在進行的。故事中有提過海島國家溫菲爾的老鼠貨幣(被大量收購外流的銅幣)也是中世經濟架構尚不穩定的一個好例,因為各國之間沒有相互合作或公認的貨幣與匯率穩定機制,實際上有很多中古歐洲國家都苦於在高價但低發行量的貴金屬貨幣、或是流通量大但反而可能被有心人大量收購,運到外國融掉重鑄的低價貨幣之間究竟要擇何者為佳。

狼辛世界的幾種流通貨幣
14世紀的義大利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情:由於熱那亞發行了新面額的銅幣,結果卻被隔壁的米蘭公國大量以同面額的資金收購,結果這些銅幣遭到融毀後重新鑄成了數十門的大砲───材料成本還遠低於直接去礦場採購青銅。
同樣的,也有國家因為商人炒作期貨和民生物資而發生經濟崩潰的例子。這種種不穩定的現象,要一直等到牛頓認職英國造幣局長後,提出「黃金本位制」的經濟理念後才獲得根本的解決(其衍生問題則要等到二十世紀中葉才能獲得最終的克服)。
離題有些遠了;年輕時代就跟著行商親戚來到這種繁榮的南方都市見識過的羅倫斯,想必也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習得了一身當時最先進的商法知識吧。這也難怪他看到赫蘿讚嘆城鎮人口之多時,會暗自想道其實還見過更大更雄偉的都市。
後來羅倫斯回到故鄉的北方繼續行商,並且在帕斯羅村遇見了赫蘿。帕斯羅村的豐收祭被認為是「異端的祭典」,而教會也僅只於增加了巡邏的騎士數量,卻沒有更加積極的取締動作。實際上如果是在教會勢力比較強大的南歐與西歐,不要說是舉行祭典,可能就連沒去參加禮拜的村民都會被送上火刑架。
波羅的海畔的立沃尼亞自古以來,就信仰古日爾曼人的德魯依宗教和北歐多神教,即使日後傳入了基督信仰,在不少傳統習俗中都還是能見到些許殘留的土著宗教殘跡。葉勒則可以說是在教會與騎士團的武力布教與科學知識傳入後、放棄了自身傳統而決定轉投向教會陣營的典型普魯士人吧?
再回到小說的話題上,小說第一集中有提到,羅倫斯賣出毛皮並且與其合作的米隆商行,其實是由南方國家某位擁有爵位的大富豪所成立的連鎖跨國大型商行。在這個遠洋貿易尚未發達起來的時代,獨佔了東方商路與地中海貿易的義大利商人,可說是控制了許多歐洲國家的命脈。再加上他們擁有的先進經濟體制,因此使得跨國的遠距離大規模貿易成為可能的事實。
如果放到現實世界的話,米隆商行的老板大概就是米蘭大公或是德意志地方的選帝侯。
羅倫斯在小說第二集中,會把腦筋動到批發武器軍品也是因為留賓海根作為騎士團與教會控制的要塞都市,每年都會舉行這種儀式性的「北方遠征」的緣故。聚集了上萬名貴族騎士的軍事行動想必是有利可圖吧,可能也或許是因為大家都這麼想的緣故,反而因為北方遠征的臨時取消而造成軍品價格的暴跌,所以羅倫斯打的這筆算盤後來也弄的慘兮兮。
───在歷史上,十字軍戰爭的最高潮過後,從耶路撒冷被逐出的條頓騎士團來到了東歐,獲得教皇的敕令特許獲得普魯士、立沃尼亞作為領土,並在教廷與神聖羅馬帝國的支援下展開了積極的武力布教事業。

條頓騎士團
更確切的說吧,其實條頓騎士進行的武力布教跟今天的種族清洗沒什麼兩樣───只要殺光所有異教徒就能完成使命。不少德意志貴族諸侯都會隔幾年與條頓騎士發動一次「遠征」,襲擊利沃尼亞內地的立陶宛人和斯拉夫人,捕捉一些可用的勞動力與奴隸,部份小貴族也能在遠征中得到自己的領地或是教會的封賞,窮極無聊的大貴族們也能娛樂一下,順便博得英勇的武名。某種意義上來說,騎士團之所以不積極地進行一場大規模的掃蕩來消滅當地人的理由,也只不過是很單純的「等羊毛長齊了再收割」的緣故而已。
每次騎士團進行的「北方十字軍遠征」都會讓成千上萬的利沃尼亞居民(甚至是手無寸鐵的)遭到屠殺或是被俘為奴,雖然這是很殘酷的事情,但不論是從騎士團手裡收購奴隸或是提供武器糧草,對商人們來說都是極為龐大的商機吧。
隨著小說的集數再一路往上走,就會離開崔尼王國而來到普羅亞尼亞王國境內,根據書中描述,這是一個由於異教徒與正教徒混居,因此對於宗教態度較為寬容的國家。
現實世界裡的丹麥.瑞典等北歐國家在中古世紀,就是這種因為混雜著傳統諾曼多神信仰,而對宗教不置可否的寬鬆政權。在宗教改革的戰火挑起之後,北歐國家也很迅速地倒戈投向了新教陣營,以爭取宗教上的自由。
最後我們隨著中文版小說的進度而來到了羅姆河上的渡船,我們也看到了中古世紀貿易在交通不便的情況下對於水運極度依賴。與只能運輸少量物資的馬車不同,船運可以一次輸送大量的物資而且不需要太多的人力,而且沿路也沒有地面上貴族與國王設下的重重關卡來層層剝稅,可說是非常理想的運輸手段。
在中世紀的波羅的海,漢薩同盟為了進行沿海地區與內河的貿易而出現了小型的單桅漢薩方形帆船,這種靠著巨大的風帆獲得推進力的船隻,不必像地中海國家的蓋約多層划槳船一樣要準備大量的划槳奴隸,是即使十幾來人也能輕鬆駕馭的船種。除此之外,維京人的長船也仍然流行,甚至可以利用河流而一路深入內陸,維京人在歷史上就曾有使用長船逆流而上,再走陸路攻陷烏克蘭建立基輔公國的例子。
不過這個年頭的歐洲航海技術還是十分原始,我們印象中那種擁有複雜的好幾面帆與索具線條的歐洲帆船,得要在十五~十六世紀以後才會慢慢隨著航海術的發展而在大西洋地區出現。
說起來,狼與香辛料的故事就像是帶著讀者們從柯尼斯堡出發往北走,一路走到里加的感覺吧?
希望筆者的這些贅言說明,能夠讓有興趣的人更加深入中古世紀的領域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