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國(西寧國)
國 花:蘭花
國 歌:商賦曲(僅曲無詞)
首 都:承天樓府
國家格言:無
國家代表色:無
國際地位:朝臣國
(967年時從屬於央國)【領土範圍】967年西寧的管轄領土(包含帝國與王聯的租界)。
【簡史】古代的圜海諸島:在現今被稱為
央國東方海外島鏈上的圜海群島在古代並沒有統一的稱呼,各島都有自己的土豪領主,歷代央帝繼位都會派出信使通告圜海諸國前來朝賀,依據當時央國史官的記載,在堯朝廣定大帝的繼位大典上,僅是圜海地區就有多達二十六國的使節抵京,足見圜海上的島群當時分國之多。
直到了通用曆前七世紀,圜海地區的大禮杙國國主
弼考繼承家業,耗費了數十年成功的統一了圜海西南島群諸國,上表央國獲賜封王,成為大禮杙王朝的開創者。
雖然大禮杙王朝的領土僅限於現今西寧國西南方的部分,勢力範圍尚不及現今領土的一半,但作為圜海地區上的第一個封建王朝,卻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自
弼考後的數代大禮杙君主積極的模仿央國的文化與典章制度,讓大禮杙國成為圜海諸島的文化中心,並且由於大禮杙國位於前往央國朝貢的海上必經之路,也讓臨海的國都因為通商貿易而繁華一時。
繁盛了數十代後,大禮杙國因為內亂滅亡於通用曆前五世紀中,在之後的兩百年間,繼承大禮杙王朝的諸新王朝勢力都未超過西南島嶼的範圍。
林氏西寧與海商的發跡:通用曆前二世紀中,於央國內戰失利的前朝水師統領
林訓不願投降新朝,隨率領部眾渡海南遷,於現今西寧的最東端的島嶼登陸,並以武力驅逐了當時統治西南島嶼的瓕儂國於當地的駐軍與官員,成為該地實質的統治者。
面對自北而來的侵略者,瓕儂國王多次派出軍隊與水師前往,但都被林軍所擊敗,隨遣使向央國新朝皇帝求援,為此央國三度派遣水師東征均無功而返,第三次南征央國軍隊更被
林訓截斷水路,水師幹將與登陸將兵多數被俘,水師幾乎覆滅。對
林訓無可奈何的央國皇帝隨要瓕儂國王自防,不可「專恃上國」。接下來毫無懸念的,林軍攻陷了瓕儂國都,瓕儂末主率官員向林軍獻降,餘眾西逃。
林訓至此征服了圜海地區的西南島群開化之地的大部分,隨在部將的擁立下自立為義王,定國號西寧,建都承天樓府(上承天運之意),正式揭開林氏西寧的千年歷史。
隨著林氏軍隊一起渡海避禍而來的舊朝士族、工匠、商賈等帶來的內地文明傳入西寧,圜海地區也開始建造大船來與大陸王朝進行貿易互動,並在日後也獲得了央帝追認林氏西寧義王的封建頭銜,正式成為被央國正統承認的藩國之一。
到了通用曆五世紀中期,希菲爾的十字軍打通了通往東方的航路,
廷卡諾人的商船開始出現在西寧的港口,西寧也開始派出了船團前往西方,並參與了部分的水上戰鬥和後勤糧草運輸的工作,而也就是在十字軍戰事期間,西寧海商開始發現遠距離托運物資的商機,在輸送軍隊的榖糧或是貴族的瓷器前往明鏡內海的超長距離海運期間,累積起了第一筆資本,並且發展出發達的融資業,而因為長距離海運風險高,故款項一般採用匯兌而非現金的方式交易,也有了比較原始的保險業務,因此西寧算是建立起東希菲爾世界一個比較活絡且有歷史可言的金融體系。
西寧主要以錢莊、票號、海商等為核心,西寧海商會在央國沿岸幾個港口、寶瓶海峽、圜海與東希菲爾沿岸設立同鄉會館來擴大經商活動範圍,並藉此提供當地西寧海商的基本急難救助保障等。
近世的衝擊與發展:然而西寧引以為傲的金融產業也曾在通用曆950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受到慘重打擊,但是依靠著央國與
將國這兩個區域大國的廣大市場總算是勉強挺住了,西寧在經歷了經濟危機後五到八年間的負成長後,於通用曆960年代初經濟復甦,但可能是經過一些壞帳重整,體質不穩的企業或由不良票號轉型的銀行,都在950年代後消失,留下了比較健全,體質穩定的企業與資本雄厚的銀行。
到了攝政義王
林冊的主政期間,考慮到西寧沒有足夠的人口、物產與空間支撐工業的發展,所以西寧主要出口的高價值物件隨以金融商品為經濟發展的中心主軸,其他發展的相關金融商品還有匯兌服務等。
而在通用曆967年的現在,西寧正處於趕上戰爭景氣的絕佳再起期中,西寧金融業務的足跡也幾乎涵蓋了東起廷卡諾西至央國間的泛希菲爾諸國間。
【國旗】
比例1:2。黑底金龍旗,立國至今用來代表西寧的傳統旗紋。
【國體政治】國家領袖:
西寧義王
政治體制:
由封建專制轉向議政內閣的轉型期。
【人口分布】約六百萬人。
【貨幣及語言】貨幣:
1西寧銀圓=1000西寧文錢
銀圓貨幣之面額:100銀圓票、10銀圓票、1銀圓硬幣
文錢貨幣之面額:100文錢硬幣、50文錢硬幣、10文錢硬幣、5文錢硬幣、1文錢硬幣
(註:銀圓票既為紙鈔貨幣,但在民間甚少流通,多用於與央國、帝國與將國間的海關稅金結算與諸國洋行買賣貨款支付等。)
語言:
官方語言是央語,但是島嶼各地都有獨特腔調的方言。
【宗教】允許宗教的自由信仰,但多數信仰自古流傳的謙教。
【進出口】進口大宗:奢侈品(如高級皮草、鐘錶或傢俱等)、消費品(如阿蒂堤亞產的煙草、央國的茶葉等)、糧食、燃料。
出口大宗:海產加工品、醃漬物、蔗糖、錢(國際貸款)。
【外交】與列強的外交關係:暫無。
與鄰國的外交關係:暫無。
【國力評比】工業
★★☆☆☆基礎輕工業﹝手工工廠﹞
冶金
★★☆☆☆能穩定的提煉鐵
化學
★☆☆☆☆染料
物理
★★☆☆☆現代力學
航空
★☆☆☆☆自製不可能、只能維修
註:國內的大型機場不多,離島多半使用水上飛機,而民用航空器多數進口自央國。西寧軍方所裝備的戰機數量並不多(西寧並無空軍,編制於陸軍航空隊與海軍航空隊),但是飛行員的訓練相當扎實,並有一定的後勤能力。
造船
★☆☆☆☆驅逐艦
註:小型民用船舶諸如漁船、私人遊艇相關的造船業相當發達,訂單多來自央國與希菲爾大陸東方沿海諸國。為海軍建造的軍艦多數為驅逐艦、砲艦、魚雷艇或是潛艦等小型艦艇為主,裝備的火炮與武裝幾乎都由央國進口。
車輛
★☆☆☆☆只能維修
註:有需進口引擎品來拼裝成車的自造車工廠。
軍火
☆☆☆☆☆大刀
註:軍火多數由央國與海外採購,目前僅有可以自行生產宣憲步槍相關零件與輕兵器彈藥的軍火工廠。
民生
★★★☆☆民眾小康、國民教育普及﹝收音機﹞
註:因經商而致富的商業家與生活小康的雇員們都樂於享受生活,對於大眾娛樂的接受度也很高,大城市的服務業相當發達,農村與離島則成為假日渡假休閒的好去處。善於創造副產業營收的西寧農漁牧民,也會合資經營城鎮中生產販售特產的小工房或是茶館等等,而近年來西寧的大城市則是興起經營洋式咖啡館的風潮。
【貴族】暫無。
【節慶假日】元旦(1月1日)
【人文與地理環境】暫無。
著名城市:
承天樓府西寧首都。城市位於國土中央主島,距離海岸約五十里的丘陵地帶上,主島上的名景清川自城南流過,整座城市被千年來所建築的古城牆與眾多的門樓環抱。典雅幽靜的王宮位於城市的北面居高臨下,做為西寧的行政中樞,王宮規模歷經數百代的經營與擴建後,幾乎佔據了承天樓府將近五分之一的城區,壯闊的神州式建築群、典雅的園林造景、無所不在的青翠樹徑與橫貫其中的人工河與湖泊,承天樓府的王宮因而被梅菲斯特的傳教士讚譽為「完美的庭園」。
而緊鄰王宮左側,前身是王室的御用書閣的承天樓圖書館,為東希菲爾與圜海地區的著名圖書館,館內有藏書九百一十萬三千冊,並收藏古今內外包羅萬象的書畫與文物。著名館藏有隨著林氏東渡,於現今央國早已散失不存的古央文籍竹簡與名家真跡字帖,希菲爾大陸教會最早的教刊印刷孤本,古城邦時期的格里琛羊皮書與央國歷代名著書畫初本真跡等等眾多珍貴文物,被喻為「博物書庫」。
近代隨著西寧的開國與頒布議政憲章後,正式進入君主立憲的政治與文化的開明時代,新的觀念與事物被視為時尚,社會穩定工商發展迅速,大量的國外公使與海外商人,陸續取得清川以南的土地自行擴建使館或是設立商號,使的承天樓府開始有了新的風貌。
舫橋西寧首屈一指的商埠,也是最早開化並接觸西洋事物的地區,著名的帝國與王聯的「兩國洋場」便在此地。
大禮杙圜海地區最早建城,擁有千年歷史富有文化與藝術遺產的古都。
瓕濃古名瓕儂,通用曆前二世紀中到一世紀初曾是後瓕儂國的國都,當後瓕儂國被林氏西寧征服後改名為瓕濃,是著名的稻米之鄉。
守禮原琉島國的首都,近代在「琉島內附」的事件後成為西寧國的琉島州首府。舊守禮原本建築在島嶼主要港口南面的丘陵地上,北眺港口可見到大小船舶航行進出,近代後隨著居住區的擴大,已經與港口合併,但仍稱守禮。舊王宮為琉島式堡壘,位在舊城區的制高點,由堅固的石牆保護著中央的宮殿,原琉島王向氏一族至今仍選擇居住在守禮的舊王宮中,並享有特殊禮遇,除了每年固定的俸祿外,還擁有一支規模雖小,但全部成員皆是琉島人所組成的宮廷衛隊。
【人物】
林冊 (西寧攝政義王)西寧王族三大氏中的舫橋林氏當主,商曆一千一百零五年(通用曆919年)生,二十九歲時繼承家主之位,思想開明,自律甚嚴,經常保持著規律的作息與富有行動力的個性,年少時喜歡結交朋友並且不吝錢財,經常仗義疏財,在西寧的民間頗有好評。
繼承家主之位後在政爭中
林冊憑藉著耐心與縝密的佈局,加上獲得王太后的支持,成功的扳倒政敵,成為幼王的仲父與西寧的攝政義王,取得名義上的中央執政地位。軍務上花費鉅資向央國陸續購置了新式軍火,並以此裝備了五個鎮(師)的軍隊,稱作「五鎮新軍」,
林冊為新軍聘請
梅菲斯特帝國的軍人擔任顧問,以帝國式的操典訓練,並向大戰中的帝國與
漢密斯王國派去軍事觀察員,藉此吸取新式戰爭的經驗。內政上他秉棄傳統的衛道士大夫,轉而與擁有新思想的實業家與地方鄉紳交往,起用這些實業家與鄉紳中的有才德人士擔任官職,並聽取參考他們的意見來決定國家的施政,另外設置準議會機構「議政局」,與實業家和鄉紳分享地方權力,以此獲取人心。外交上接受央國的調解,持續與
萬世天國改善關係,另一方面透過友人榭黎斯王國駐西寧公使
海登的關係,表達希望其居中牽線來購買一線列強先進戰鬥機等新式裝備的期望。
林冊喪妻前育有二子,目前均在新軍中擔任軍職,另有一女
林琹,母親是義王府的女婢,雖為庶女,但林冊對其疼愛有加,此女亦經常被王太后召入宮中,待如己出,甚得歡心。
妲姒 (西寧孝慈王太后)西寧書香名門大禮杙妲氏的長女,商曆一千一百二十二年(通用曆936年)生,十七歲時入宮成為妃嬪,富有主見、不卑不亢的態度與通曉四海、博學古今的談吐甚得先代義王
林隸的欣賞,持寵於一身,隔年便生下男嗣,
林隸大喜,力排眾議廢后改立。
然而
林隸於商曆一千一百四十二年(通用曆956)猝死,王宮大亂,由於
林隸正值壯年尚未立儲,且唯一的男嗣仍是不滿兩歲的稚子,遂有廢嫡立賢的呼聲,並推舉
林隸之弟
林直繼位。此時孤兒寡母的
妲姒知道先前的廢后風波已經得罪舊派權貴,一但交出王位,立賢派一定不會放過幼子與自己,所以無視眾人的威逼,堅持幼子乃正統的西寧新王。面對四面楚歌的險境,
妲姒為保護幼子於王宮不受危害,待人處事皆如履薄冰,生活起居與三餐依靠著幾位受其照顧過的王宮侍女冒險接濟自行打理,甚至於幼子因痲疹而導致高燒不退時,都擔心遭加害而未敢請宮廷醫師前往診治,雖然這導致了幼子日後智能上的傷害,但當時的
妲姒已無暇它顧。
在王宮中經過三個月心力交瘁的生活後,幾乎已經要放棄的
妲姒迎來了希望的曙光,封國於西南諸島的重藩
林冊入京,以新式軍隊為後盾,宣佈效忠幼王,並稱廢嫡他立將國無寧日,並親自帶領新軍入宮拱衛幼王與王太后,
妲姒並不是真心的信任
林冊,但是即將溺斃的人若是有根稻草也會緊捉不放,而
林冊此時對
妲姒所伸出的援手,顯然遠比根稻草來的更有力。在
林冊的擁立下,幼王繼位,由王太后
妲姒垂簾聽政,並以
林冊、
林直等出任輔國大臣。不久後於政爭中勝出的
林冊徹底擊敗立賢派政敵,受封攝政義王總理國政,而
妲姒則退居幕後全心的照顧體弱多病的幼王。
在攝政義王府對王太后宮那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守寡的
妲姒與喪妻的
林冊間的流言蜚語於西寧民間便一直不斷,但兩人卻從未對其有過任何回應。
【現況】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