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kao 寫:
林雪凡 寫:
其實我也是對說故事感興趣,不過我是從畫漫畫插圖起家的(踏入領域時間比寫小說還要早個兩年左右),但是畫漫畫實在太累了(畫畫插畫倒是可以),這才主攻小說。
遊戲也是很感興趣,我也自己設計過一款基於DirectX的2D繪圖引擎(前台主要支援2D,但程式底層是3D的),打了我兩萬多行程式碼,想想真是瘋狂。不過引擎設計到alpha test階段,覺得實在是超蠢的,我明明是想要說故事,卻把精力都花在程式碼上面,簡直本末倒置嘛。
咦,這可是個很有趣的經歷,我苦無機會哩。其實每一項努力都不會白費,都有它存在的意義,今天用不到,將來總有機會的。
如果你對故事性的遊戲設計仍有興趣,介紹你一個人──施百俊(BJ),以「小貓」拿過兩屆溫世仁武俠大賞的評審獎項,目前於大仁科技大學教授遊戲開發,也就是在遊戲平台上的說故事方法。他對跨平台的創作概念涉入頗深,有空不妨去他的地盤逛逛。有興趣的都可以去逛逛。
http://www.bjshih.idv.tw/ (話說他人很直爽,
說話也很直…)
謝謝提供信息。
關於在遊戲平台上說故事,現在我的方向已經移到「互動式故事講述(Interactive Storytelling)」上面。這門學科,嗯,是在教我們「怎麼教電腦講故事」,一言以蔽之,給定初始值與選項,讓電腦自己演譯出整個故事來。
很瘋狂的構想吧?不過現在學界已經累積了一些初步理論,我也在利用空閒學習,蠻有趣的。繼續發展下去,也許不用三十年編劇就會進入結構性失業的名單也未可知…
雪凡我自己在這方面的探索方向,則是嘗試靠賽局(同時局)解決角色策略判斷問題,我正試著從數學角度找通用型的同時局解算法,雖然很難但還不到絕望的地步,不過看得出來那運算的階數誇張得不得了,個人電腦上大概也就是撐的起至多四五個角色吧,嗯,不知道那些專家是怎麼搞的,也許以後我們玩AVG都得用網格運算(Grid)來跑呢。天知道。
疑?好像超出討論區討論範圍了,先沉下去再說。(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