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梅特列聯合王國(Royaume-Uni de Ça Méitrellie)漢密斯、梅斯特語:Vereinigtes Königreich Groß Mettelie
南梅茵蘭語:United Kingdom of Great Mettelie
國花:薔薇
國歌:神佑吾王(國家儀式與慶典等正式場合時演奏。)
應許之地(非官方,屬愛國歌曲,海外僑民或敦睦艦隊成員亦常在體育賽事或接待外賓時演奏合唱。)
首都:林頓(Linton)
國家格言:愛、勇氣、希望(Amour, Courage, Espoir)
天佑吾王,吾國萬歲(Dieu sauve la Rína, Viva la Méitrellie;960年訂為軍人口號,後廣為流傳。)
國家代表色:青草綠
國際地位(967年):列強
人口:約一億人,不計海外殖民地。
國旗:3:2,為前聯合王國時代的「地上之國」藍、白、綠三色橫紋旗,及「大海之國」的白底複合紅十字旗組合而成,旗幟正中央為國徽,為雙天使護持的黃金之翼盾章與皇冠。
藍色代表晴朗的藍天,綠色代表遼闊的草原,白色代表純潔的精神,而紅色則是象徵護持這片土地的勇氣與意志。紅、綠、藍三原色也象徵古梅達利恩帝國傳承至現在的三格言:愛、勇氣及希望。黃金之翼為古帝國皇室的紋章,象徵現代梅特列人承繼了梅達利恩帝國的遺產。
【領土範圍】

深綠色:本土及直轄殖民地
黃綠色:潘屬自治領
草綠色:潘眾合體(Méitrellie Communauté)成員國
【簡史】
薩爾梅特列聯合王國於歷史紀載上普遍使用其紀元方式,稱為「星刻紀元」(Anno Estella),以下簡稱「星紀」或A.E.,與通用紀元(U.C.)並列。
代表旗幟與國旗
神聖奧法王國(A.E.元年~874,U.C.前622~252)
神聖梅特列王國(A.E.875~1323,U.C.253~701)

薩爾梅特列聯合王國(A.E.1323~至今,U.C.701~至今)

薩爾梅特列聯合王國王室旗(A.E.1323、U.C.701使用至今)
前言古典城邦聯合時期神聖奧法王國全盛期改宗十字教古典帝國的中興與衰頹大破滅時代與王位空缺時期王者再臨:特剛大帝與梅特列人的復興重返斯土:大海之國與地上之國的結合
雙霸宏圖:漢朱戰爭
絕地反攻:潘朱戰爭
從流氓到紳士:梅特列王國於希爾戰爭前的海外殖民事業動機:尋覓貴金屬與香料產地
為羊毛製品尋找外銷
將仿製的絲綢和瓷器外銷至東方漢密斯貿易圈及希菲爾
流放罪犯
光復運動:梅特列王國於中梅茵蘭的國土收復戰略志在天下:高王希德尼婭與「最尊貴的遠征」(A.E.1436~1438, U.C.814~816)希爾戰爭
戰爭失敗的後果:議會決議流放希德尼婭高王
護國公時代:梅特列聯邦(A.E.1438~1448, U.C.816~826)護國公修貝特˙高文
第一次中梅戰爭
工業黎明:凱蘭蒂亞王朝(A.E.1448~1488, U.C.826~866)王政復辟
議會主權與議會政治的確立
二度崛起的海洋事業:「緋色樂章」
潘法(蘭妮)戰爭
殖民寰海
兩洋運河的開拓
日耀兩洋:新梅達利恩帝國的全盛時期(A.E.1488~1530, U.C.866~908)「鐵翼王」維克托˙瑟利亞與瑟利亞王朝
於南神州、遠東神州、克薩爾與南天地峽的軍事及經濟干涉
「兩洋警察」:潘國寰海霸權的確立。
黃金世紀初:希優維亞時代(A.E.1530~1546, U.C.908~924)晴空雲影:阿爾迪斯坦戰爭
興武帝的崛起及對潘帝國主義的挑戰
干涉曦國政局,扶植新皇室及政府
災難年:潘特戰爭與潘玄戰爭(A.E.1546~1548, U.C.924~926)隱憂:開放社會政策潛伏的危機與軍中既得利益者的頑固勢力
潘特戰爭卡美哈海戰
潘玄戰爭:遠東神州、南天地峽、寰海海戰三大戰場
結果:南天倒戈,兩洋運河特權轉移與玄國、潘國放棄於玄國境內所有帝國主義特權
夏薇絲時代:赫靈頓樞廳與赫靈頓主義(A.E.1548~1562, U.C.926~940)夏薇絲繼位
主導自小政府主義轉向大政府作風的政策走向
增加軍事開支比例,通過徵兵制建立「大陸軍」(Grand Armée)
重拾威信:美萊尼亞及瑞省戰爭對南天的勝利
貿易戰爭勝利,止血成功
「小確幸年代」:國際地位的相對衰退(A.E.1562~1574, U.C.940~952)亞斯特洛公約的打擊與和玄國的和解
對赫靈頓主義的反動及「大陸軍」的解散
以經濟博弈取代軍事競爭(加強扶植曦國,緩和對蒼蘭關係,拉攏珀明和甲府)
從「兩洋警察」到「鄰家巡佐」:後貿易戰爭時期的新海洋戰略
經濟大恐慌、潘眾合體與帝國關稅政策(A.E.1574~1578, U.C.952~956)捨棄自由貿易原則,轉向構築關稅壁壘政策
新政:擴大公共開支試圖提振經濟
暗潮洶湧:梅達利恩海船難
皇室執政弗蘭西斯˙瑟利亞與「再工業化」政策(A.E.1578~1586, U.C.956~964)以眾合體為基礎鞏固大潘貿易圈
軍事重工產業的強化
執政弗蘭西斯與樞機卿裴托菲的密切合作
戰雲再起(1586(964)年至現今)裴托菲的再上台與軍備重整
史上第三次大規模徵兵
武裝觀察團(La Mission en Orient)與東方志願軍(Corps Volontaire en Continental-Orient)
潘玄互不侵犯條約
(工事中)【國體政治】
採立憲君主政體,為中央集權制。
國家領袖:聯合王國最高君王,源自古語"Ard Rí",一般簡稱為「高王」或「尊王」。但口語稱呼時往往直呼為王或是女王。
元首:
現任高王為夏薇絲˙希優瓦拉˙瑟利亞˙亞爾˙梅達利恩,通稱夏薇絲女王。
其全稱為:「最尊貴的夏薇絲最高君王陛下,承天護佑,蒙萬物奧法之恩賜,梅達利恩的後繼者,薩爾梅特列聯合王國及眾海外領地之女王,暨薩爾梅特列聖公會之領袖;上梅特倫、瓦希堤亞、貝拉尼亞之大公;芙爾蘭、雅捷隆、赫維蒂亞之公爵;米夏、廬森尼亞之侯爵;辛達林、亞法隆、紹普朗、賽勒斯加拉頓、奧蒂蘭尼亞、拉克斯帕瑪之領主;波米列爾、希米列爾之女王,聖路德克勳章之授勳者;紋章院、賢者連合會、嘉德騎士團、暮星騎士團、曙月騎士團之元首;梅茵蘭聖公會守護者,七曜聖壇之主祭者,三聖樹之護持者,聖莎莉葉天使權能之繼承者。」
代理元首:
王室攝政弗蘭西斯˙拉斯洛˙瑟利亞˙亞爾˙梅達利恩,通稱弗蘭西斯執政,956年起代理女王攝政。
政府領袖:
首席占星大臣 / 第一財政官 / 總理樞機,通稱樞機卿。
現任總理樞機為尚˙裴多斐,966年上任至今。
兩院制國會,為貴族議院與公民議院,設於王都林頓。自公民議院中選出樞機廳成員,出任各行政部會首長。
薩爾梅特列聯合王國目前由四個構成國:潘蒂尼亞、芙蕾瑪、巴拉頓、瓦希提亞所組成,另有皇家屬地若干;較大且人口較多者為梅達利恩海中的伊瑞希亞,和南岸的拉克斯帕瑪。潘蒂尼亞由於身為聯合王國的政治和經濟重心,各構成國和皇家屬地亦以其為中心結合,故為口語和行文方便,「薩爾梅特列聯合王國」往往簡稱為「潘國」。
構成國為因歷史原因而留下的區域劃分,各構成國由於風土民情甚至族裔都不大相同,因此在歷代王權統治之下保有部分的自治權,擁有不同的習慣法系統和教育政策。各構成國皆依其人口比例劃分之選區推選出下議院議員,參與聯合王國之國政;各構成國之聯絡和管理事務,除潘蒂尼亞為其主體之外,另三個構成國在首都各有其事務部門,其部門首長亦為樞廳成員。
皇家屬地名義上為王權直屬的轄地,但各皇家領地皆有其獨立的民選議會,擁有獨立的司法系統和較各構成國為高的自治權,亦可發行自己的貨幣;但國防、外交及公民權等事務仍為潘國政府所掌理。
聯合王國下議院政黨兩大黨 潘國自九世紀初的議會政治確立以來,一直長期維持著兩黨輪流執政的政治慣例。在國會選舉中獲勝的政黨黨魁將擔任樞機卿,負責籌組執政樞廳,並上奏高王批准;在選舉中落敗的政黨則為在野黨,亦籌組影樞廳,擔任執政樞廳的監督者;若在野黨於下次選舉中獲勝,影樞廳成員即成為新執政黨籌組樞廳的優先備位人選。兩大黨在下議院812席次中共擁有96%的席次。
自由公民黨(自民黨)
屬自由主義政黨。政治偏左,淡化傳統意識形態色彩,主張個人自由;經濟偏右,強調市場經濟與自由競爭;意識形態為強調公民權力和民主政治。現執政黨。
天授王治黨(天治黨)
屬保守主義政黨。政治偏右,主張傳統王權及民族國家;經濟偏左,側重社會福利。王權、宗教等傳統意識型態至上。現在野黨。
三小黨 潘國的國會選舉為單一選區相對多數制--也就是最高票者當選。在此選舉制度下,小黨本難有出頭機會;不過,於多次的選區重劃和社會經濟情勢的改變下,原本在兩大黨勢力下難以出頭的小黨,也逐漸有機會將其成員送入國會,於下議院中獲得立基點後,逐步擴大自身的政治勢力。在潘國為數眾多的小型政黨中,能在經濟大恐慌以後長期將其成員送入國會的小政黨有三:主張社會福利的工黨、走極端民族主義的民社黨,以及鼓吹極左路線的公社。
工黨
以爭取工人、雇員權利及福利,並改善其社會地位為其主張。工黨之基礎源自各都市區之工會,在都市選區頗有支持度;為三小黨中聲勢最旺之在野黨,被視為最可能在未來與兩大黨鼎足而三,甚至取其一而代之的政黨。現於下議院中享有30席。
公社
號稱左派政黨,但路線較為激進,與國際社會主義各派系過往甚密,支持基礎亦在都市,票源為工會系統外游離之工人群眾及少數農民。現於下議院中擁有9席。
民族社會黨(粹十字黨、民社黨)
極右派政黨,主張社會集體化、國家軍事化,並積極鼓吹「光復運動」,主張將歷史上屬於潘語區的地域予以兼併。票源為少數激進派軍人、公務員或貴族家庭出身者,現於下議院中擁有6席。
【貨幣】
利弗爾(Livre),輔幣寧露(Ninleau)及科丹(Cuden);1利弗爾兌20寧露,1寧露兌12科丹,1利弗爾可兌240科丹。
紙鈔:所有紙鈔不分面額皆為當代高王頭像,潘眾合體所各自發行之利弗爾亦仿效之。面額:100利弗爾(為國家貨幣儲備單位,不流通),50利弗爾(市面流通的最大面額),20利弗爾,10利弗爾,5利弗爾,1利弗爾。
硬幣:20寧露(紀念幣性質,正面頭像為希德尼婭大帝而非慣例的現任高王,背面圖像為兩根交錯的天使之羽及國徽;自960年起每年皆發行一定數量),10寧露(正面為幣值字樣及高王頭像,背面為兩根天使之羽交錯之圖像及國徽,其餘更低面額之寧露設計亦同),5寧露,2寧露,1寧露;5科丹(正面通常為幣值字樣及高王頭像,背面圖樣依發行年份而有所不同,多以潘國代表性事物為主)、3科丹(俗稱四分之一寧露)、2科丹、1科丹。寧露的紙幣已在1573(951)年的經濟大恐慌後全面廢止。
潘國貨幣的發行與大銀行間的合作集團「統合理事會」有極大的關聯,具有官方色彩的「梅特列銀行」也是理事會的成員之一,利弗爾也是以梅特列銀行的名義發行。
利弗爾之意即「磅」,原為神聖奧法王國時期計算貨幣重量之基礎單位,約等於一磅白銀,後於特剛大帝復位後訂為正式貨幣名稱。寧露則是源自古典時期梅達利恩諸城邦通用的貨幣名稱。
【語言】
待更新
【進出口】
待更新
【宗教】
待更新
【國力評比】
工業技術
★★★★☆
冶金
★★★★☆
物理
★★★☆☆
化學
★★★☆☆
造船
★★★☆☆
在工業革命初期,潘國一度擁有極為發達且規模龐大的造船業,在神州大陸和南方大陸的工業化尚未普及之時,潘造船隻充分了滿足其需求,也由此賺進龐大的利潤—所以很自然的,在擁有資源和人口優勢的神州地區和普雷斯坦也完成其工業化後,潘國造船業不只失去其市場,更反過來受到價格和質量優勢的挑戰,現雖不至於一蹶不振,但也稱不上是前途光明。
饒是如此,造船業長年累積的技術優勢並未消失,潘國依然能夠與時俱進的推出新式戰艦來維護她的海外勢力、龐大的商船隊及與盟國間的海上交通網。潘造船隻現已不大追求生產數量,而改以其品質—包括船隻鍋爐和以精密機械產業加持的導航儀器之類的技術優勢來維繫其市場。
車輛
★★★☆☆
因「過早」受到工業革命的恩澤,這個在蒸氣鐵路時代一馬當先的老牌工業國家,在內燃機自動車崛起後,其發展上明顯慢了半拍。儘管潘國現在依然是世界上舉足輕重的鐵路機車製造國,軍民用汽車也以梅林和菲爾路特兩大集團為首發展出完整的系譜,其旗下汽車品牌在世界上享有一定的市佔率,但「除堅固耐用之車體令人驚豔外其整體性能仍屬平庸」一直是國內外使用者最常見的評語,甚至就連自家陸軍也不賞臉,曾在950年代直接自漢密斯王國購入軍用車,令國內廠商顏面掃地。
不過,潘國的自動車產業並非完全沒有亮點,各企業過去的開發方向一直以兩者為主力:以王公貴冑和富有中產階級為主要推銷目標的高級轎車,和專攻賽車運動的競速用車。速克達和重型摩托車因潘國城鄉交通距離的相對短程,騎乘者在市民眼中神似獨乘駿馬的騎士形象亦廣受歡迎,所以產量一直相當龐大,也因此成為外銷主力之一。近十年來,因應中梅茵蘭地區可能爆發大規模的地面戰爭,潘國政府亦開始主導汽車工業的整併和汰除,為軍用及裝甲車輛的研發和大規模生產鋪平道路,這使得潘國軍用車輛的性能和品質在近年漸有起色。
航空
★★★☆☆
由於潘國擁有形狀詭異的狹長版圖和因古老王權而有著政治連結的「大海之國」諸島,在交通往來的實際需求之下,潘國民間企業早在九世紀末建立起軟硬體兼具的飛行艇工業及航運似乎就不是那麼令人意外的事情;同時潘國也是第一批實際將飛機運用於戰爭之中的國家,在遠東神州與玄國的戰線上有著顯著的戰果。在潘玄戰後,潘國航空工業仍受惠於軍隊的龐大訂單和新興工業國家的需求,而持續向前邁進。
不過,由於潘國資本在整個940年代的經濟榮景時期熱衷於股市、期貨、債券等「食利」產業,使得傳統工業的資金投注大為減少,這使得潘國航空技術的開發有過一段長期的停滯。不過在潘國政府為拯救經濟衰退而高唱「再工業化」政策的現在,航空產業因被視為讓潘國重登一流國家行列的國威象徵而備受重視,政府資助的比重於是大為增加,漸與民間資本並駕齊驅。潘國航空產業較擅長於水上飛機與飛行艇的開發,單引擎戰機的整體性能也因前二十年企業熱衷於競速飛機的研發而頗為優秀,在新技術(如旋翼機)上的開發亦漸有斬獲;只是,潘國在噴射引擎等尖端技術的開發進度上仍較為落後,此乃其航空工業的一大罩門。
軍火
★★★☆☆
不知是幸還不幸,大梅特列地區今日繁盛的軍火工業的奠基在古帝國中世紀時對抗東西兩方(克薩爾及法蘭妮)強敵的實際需求;在古帝國中衰之時,無論是留在殘破大地上掙扎生存的帝國騎士與遺民,還是與大海搏鬥遠拓異域商路的梅特列系城邦,皆或多或少繼承了古帝國的兵器技術和生產工坊;這些武器工坊在工業化後成為生產新式槍枝和大砲的工廠,為在海外征戰的士兵和海上巡弋的船艦提供源源不絕的武器和彈藥。隨著殖民帝國的拓展,這些潘製軍火亦隨著國家的外交、軍事和經濟力量打進了各形各色的國家,藉由循環不斷的生產、銷售和市場收益,潘國的軍火工業由此累積起堅強的技術實力和口碑,在世上佔有一席之地。
大體上來說,自特務用的小口徑手槍至戰艦的大口徑火炮(及彈藥),潘國的軍火工業皆能熟練地生產並在技術上推陳出新;不過,潘製輕兵器往往不是過於精細就是略嫌粗糙,前者往往擁有極佳的精準度和射擊手感,但極易受環境和天候影響,也較難排除故障;後者在射擊穩定度和精準度上往往較差,但構造也比較簡單,在惡劣環境下亦堅固耐用。故潘國軍火製造商常被評為是「在細緻與粗獷的兩極端間來回不停的鐘擺」,精確的形容了長於精密機械生產工業的廠商,為平衡自身生產效率與兼顧海外殖民地士兵需求的兩難抉擇。
民生
★★★☆☆
自邁入十世紀以來,潘國的民生水準隨著經濟發展逐漸躍升;都市地帶已擁有完善的電力網、下水道、自來水,以及煤氣/地熱供給系統;交通上,自用轎車或房車仍不普及,但各大都市已有密集的地下鐵或路面電車系統,城市之間亦有密集的鐵路網;空中運輸也不惶多讓:飛船、大型飛艇多來往於國際航線,而小型飛艇和飛機則活躍於聯合王國境內的都市往來之間。傳統經濟仰賴的內河航運也未因鐵路網的鋪設而沒落,反而在河運航道順應現代船隻拓寬後,繼續擔當聯繫國土南北兩端的大動脈。
農村地區的民生設施普及度雖略遜於都市地帶,且其人口長久下來仍然呈現負成長狀態,但平均民生水準仍比世界上許多國家高得多;潘國國土較小的特性使得農村得以透過鐵路和道路網,與都會區產生更緊密的連結,使其產品能夠迅速的銷往都會地帶而享受豐裕的生活,運用現代化機械務農和產銷的情形亦相當普遍。
(全面翻修中)【私人企業與合作社】
梅林集團(Mérlin Groupe)
潘國企業及資本規模最大之財閥,除各項實業外亦掌控大潘石油公司(La Pendragon Pétrolière)等能源企業,並與潘國銀行集團「統合理事會」過往甚密,於政經界影響力極大,其營業據點亦遍及世界各地。近來正投注大量資金發展尖端科技,並將領域擴及製藥和醫療上。
中梅重工(Jyuume Jyuukou/ Centre Continental Lour-industries,C.C.L.I.)
由北島裔企業家尚˙亞瑪薩奇創辦之「亞瑪薩奇實業」與老牌企業「伊凱露斯重工」於1553(931)年合併而成,與北島甲府皇國企業龍頭「豐崎會社」關係緊密,雙方技術合作和交流密切。
其專長為冶金與材料技術,以及重型工業器械和大型汽車,在潘國的軍工產業領域中雄踞一方。中梅重工為潘國企業及資本規模排行第二之財團,但與梅林集團相比差距仍大。
利維亞集團(Livia Groupe)
潘國排行第三之財團,專精工業車床及精密機械之生產。
菲爾˙路特集團(Phil Lute Groupe)
以生產中小型汽車而出名,旗下汽車品牌稱菲爾汀汽車(Phildin Automobile)。
烏爾唐努集團(Urtannu Groupe)
以生產鐵路機車和鐵路交通相關設備耗材為主之企業。於工業革命初期一度躍居潘國第一大財團,但現在已不復以往盛況。亦擁有自身之汽車品牌,唯現在較偏重生產重型機車和速克達。
皇家十三工坊(La Treize Facilité du Royal)
潘國規模最大之兵工企業。王室名義上擁有該兵工企業之股份,但王室股份實際上委由國會授權之民間控股公司營運。
皇家石油集團(Royale Pétrolière)
與大潘石油公司並列為潘國兩大石油企業。近年正積極開拓海外鑽油及營運據點。
特蘭斯巴爾造船廠(Transvaal Estaleire)
位於潘國港口都市愛奧尼亞之造船廠,可承造數萬噸級之郵輪或軍艦。
林登造船廠(Linden Estaleire)
位於巴拉頓島港市凡雅瑪之造船廠,其訂單多來自海軍。
艾基爾設計局(Egir)
菈思緹設計局(Lasty)
(陸續增加中)【王國貴族爵位】(暫定)
王族高王(Haut Rí/ Rína)
為潘國君王之特有稱號;身兼聯合王國之內四個構成國家的君主,也是各個王室領地的領主。
奧法親王/ 公主(Magia Principe/ Princese)
此封號承繼自梅達利恩帝國時期,照慣例授予王位的第一順位繼承者。
大公(Archiduc)
王室家族三等之內近親,及末代高皇的三支直系後裔家族(凱蘭蒂亞及安德拉希;現王室瑟利亞亦曾為大公)皆襲此號。
貴族公爵(Duc)
侯爵(Marquis)
伯爵(Earl)
子爵(Viscomte)
男爵(Baron)
從男爵(Baronnet)
騎士:騎士()
嘉德騎士團、星杯騎士團、地海騎士團
聖騎士()
王國騎士()
勳位:【帝王錄】
亞瑟(Arthur)
又稱亞瑟大帝,於通用紀元前622年率領愛奧尼亞系諸城邦戰勝東征之新央大軍,建立神聖奧法王國,星刻紀元以此年為始。
奧蒂菈(Ottila)
席爾瓦蘭一世()
瓊安一世(Joan I)
席爾瓦蘭二世(Silvaran II)
法珞一世(Faro I)
緹亞菈(Tiara)
特剛(Turgon)
亨里二世(Henri II)
瑪莉三世(Marie III)
希德尼婭(Sidonia)
維克托一世(Victor I)
維克托二世(Victor II)
希優薇亞(Silvia)
【貴族名門】(工事中,暫記)

加拉頓大公()

瑟利亞大公()
凱蘭尼亞大公()
安德菈希大公()
阿蓋爾公爵()
蒂薩侯爵()
布隆斯維克男爵()
佩提從男爵(Baronnet Petit)
【外交現狀】
(修正中)
【地理環境】
(重整中)
【人文地理】
構成國
潘蒂尼亞王國(Royaume de Pàndinia)
又稱湖之國,聯合王國主體。名字來自開國君王亞瑟˙潘德拉剛,此一姓氏經中古時期高王法珞大帝下詔後改採陰性用法,之後用於地名。代表為熊(亞瑟大帝的象徵)。
潘蒂尼亞各大區潘東南區格蘭林敦(Grand Linton)
伊格蘭(Igraine)
伊斯特利亞(Estaria)
赫維蒂亞—芙迪歐(Helvetia-Furdio)
加拉頓(Galaton)
潘西南區梅特倫
印拉西亞
寧斯亞爾蘭
布蘭塔尼
方德烈
潘中地區歐爾菲斯
凱蘭尼亞
卡姆蘭-萊納
緹亞菈
潘東地區羅帝綸尼亞
西盧森尼亞
潘北地區凱勒敦尼亞
阿蓋爾

梅莉希亞(Mèrisia)
意為大海之國,首府設於伊瑞希亞自由城邦及領地(Ville libre et terres de Eressea)之首府威基洛特(Víngilót),代表紋章為三條海豚。

弗蕾瑪王國(Royaume de Forrema)
古稱風之國(Domaine du Vent),為中古時期法珞大帝冊封之七大封國中之碩果僅存者,領土幾乎全為森林所覆蓋,僅有少數林間空地、湖區和河谷為人口聚集地。代表紋章為獨角獸。
北地與北美自治領(Terre du nord et Domination du Nordbelle)北地部分實由兩個王國(國君與風之國同皆為聯合王國高王)、五個公國和一個皇家領地所組成,與北美自治領一同歸於一事務部管轄;被非正式的稱為草原之國,代表為鷹。另有一外號瓦希堤亞(Varsétia),因本地諸國自中古末期即廣設大學及學院(Varsity),故得此名。
皇家領地
卡美洛皇家領地(Camelote terres de la Couronne)

辛達林皇家領地(Sindarin terres de la Couronne)
【海外領地】

薩爾梅特列聯合王國967年皇家殖民地(Colonie de la Couronne)示意圖
深綠色:薩爾梅特列聯合王國本土與皇家領地
A:潘屬聖埃努
B:潘屬聖蓋爾治
C:潘屬翠絲提亞
D:潘屬花陽
E:潘屬汨澳
E:潘屬賈拉特
【歷史人物誌】
待補
【風俗與文化】
待補
【節日】
待補
【名人錄】
待補
【現況】
(全面更新中)